近日,辽宁省博物馆内珍藏的欧阳询《仲尼梦奠帖》再次引起了书法界和文物爱好者的广泛关注。这件被誉为“中华第一楷书”的传世名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人们瞩目的焦点。
《仲尼梦奠帖》,全称《仲尼梦奠帖》,是欧阳询现存的四件墨迹之一,也是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该帖纵25.5cm,横33.6cm,共9行78字,纸本墨迹,无款印。作品曾入南宋内府收藏,历经数百年流转,最终落户辽宁省博物馆。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他的书法以严谨的法度和险峻的笔力著称,被誉为“唐人楷书第一”。而《仲尼梦奠帖》则是他晚年行书的代表作,展现了其书法艺术的高峰。
帖文内容讲述了孔子梦奠的故事,以及作者对生死、善恶报应的深刻思考。书法上,该帖用笔清峻,锋芒毕露,既有魏碑的刚劲,又不失行书的流畅。其结体修长,竖画挺拔,每个字都显得骨格坚挺,气势开张。同时,帖中还巧妙地运用了部首移位和比例倒错等手法,使章法更加紧凑多变。
在流传过程中,《仲尼梦奠帖》得到了众多名家的题跋和鉴赏。其中,清高宗弘历在26岁时见到此作,惊叹不已,题写了“真迹无疑”四字,并加盖了“乾隆”白文连珠印。元代书法家郭天锡和赵孟頫也分别留下了跋文,对欧阳询的书法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
《仲尼梦奠帖》还钤有多方古印,包括南宋的“御府法书”朱文印记、元代的“赵氏子昂”朱文铜方印等,这些印记不仅见证了作品的流传历史,也增添了其艺术价值。
作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仲尼梦奠帖》不仅代表了欧阳询行书成就的顶峰,也是行书发展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上承接王羲之的书法传统,下影响了米芾等后世书家,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如今,《仲尼梦奠帖》静静地躺在辽宁省博物馆的展厅里,向世人展示着它千年的风华。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而《仲尼梦奠帖》则是书法艺术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