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体图书市场持续萎缩的背景下,教辅图书却如同一股清流,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据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监测机构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达到1129亿元,但同比下降了1.52%。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教辅图书市场码洋规模却实现了18.73%的同比增长,占比也攀升至25.33%。这一数据无疑揭示了教辅图书在图书市场中的独特地位。
我国拥有1.8亿中小学生的庞大基数,这为教辅图书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这个市场却并非一片坦途,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据统计,我国教辅图书市场规模虽有限,但却吸引了超过500家出版机构参与其中,每年上市的新书种类更是高达3万多种。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教辅图书能够保持增长,实属不易。
近年来,随着新锐教辅品牌的崛起,以及教育公司等新势力的加入,教辅图书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本、时光学、汉知简等品牌凭借在内容电商渠道的出色表现,成功跻身行业前列。而作业帮、学而思、猿辅导等教育公司,则凭借其雄厚的教研和科技实力,在“教辅图书+教育硬件+培训”的产品矩阵策略下,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然而,教辅图书市场也并非没有挑战。一方面,用户规模已经见顶,我国小学在学规模已于2023年达到峰值,而小学生正是教辅图书的主要用户群体。另一方面,监管政策的转向也对教辅图书市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的通知》,严禁违规选用教材教辅,或以任何形式强迫、诱导学生通过指定渠道购买图书等,这无疑给教辅图书的销售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教辅图书市场依然保持了增长态势。这主要得益于其作为学习必需品的稳定需求,以及新势力在内容、技术、产品等方面的不断创新。教辅图书不仅价格实惠,使用范围广,而且能够精准击中家长和学生的需求焦虑,因此深受欢迎。
教辅图书市场的渠道变革也是推动其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抖音、微信、快手、小红书等内容电商渠道的迅速崛起,教辅图书的销售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些渠道不仅蚕食了线下和传统电商的市场份额,更导致了教辅图书市场和产品的结构性变化。购买教辅图书的决策权已经从学校、教师转移到家长、学生手中,供需关系发生了逆转。
教育公司等新势力的加入,更是为教辅图书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们不仅拥有丰富的教研人员储备,能够铺设小初高全产品线,还深谙流量密码,拥有雄厚的资金投流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将教辅图书与培训、教育硬件等高利润产品相结合,从而打造出更大的想象空间。
在教辅图书市场的新一轮竞争中,新品和爆品成为了推动销售的重要力量。教辅新势力之间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已经演变成了新品的竞争。谁能够推出更符合市场需求、更具创新性的新品,谁就能够在这个市场中脱颖而出。同时,AI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教辅图书带来了更加丰富的用户体验。智能教辅已经成为教辅图书的标配,它们通过二维码、激活码等方式接入数字平台,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体验。
然而,教辅图书市场也并非没有隐忧。随着直播为首的内容电商的兴起,虽然显著提高了教辅图书的销量,但也产生了较高的流量成本。这对于微利的教辅图书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成为了摆在教辅机构面前的一道难题。
尽管如此,教辅图书市场依然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随着新势力的不断加入和市场的不断变革,教辅图书市场仍将保持进阶升级的态势。在这个过程中,谁能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谁就能够在这个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