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逆袭之路:开源创新打破AI算力垄断,引领产业变革

   时间:2025-02-10 22:05 来源:天脉网作者:顾雨柔

春节期间,AI领域迎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变革。英伟达股价在除夕前夕突然大幅下跌,从148美元的高位跌至116美元,这一剧烈波动引发了广泛关注。背后的推手,正是新兴AI公司DeepSeek及其发布的DeepSeek-R1模型。

DeepSeek-R1模型的发布,如同一颗投向AI算力垄断格局的“炸弹”。该模型通过开源的方式,打破了英伟达在AI算力层面的主导地位。值得注意的是,DeepSeek-R1并非完全摒弃英伟达显卡,其训练服务器依然使用了英伟达计算卡,但关键在于其采用的“蒸馏模型”大幅降低了对算力的要求,且不硬性绑定英伟达显卡。

这一变革性突破,让英伟达的高算力显卡不再是AI领域的“必需品”。DeepSeek-R1在摆脱英伟达硬件束缚的同时,展现出与ChatGPT-o1相近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的能力。这一成果,无疑为整个AI产业,尤其是中国AI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OpenAI,这个曾以ChatGPT引领AI潮流的巨头,也感受到了DeepSeek带来的冲击。尽管OpenAI在AI大模型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但其封闭的策略和严格的用户使用限制,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AI技术的普及和应用。DeepSeek-R1的开源,让OpenAI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开放策略,并重新评估开源模型的可能性。

CUDA+ChatGPT的封闭式AI生态,曾是英伟达和OpenAI的制胜法宝。然而,DeepSeek-R1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格局。DeepSeek通过MIT+类OpenRAIL的授权方式开源,允许第三方自由使用、修改、复制和分发代码,这几乎是开源生态中最“Open”的协议。DeepSeek还封装了跨平台的API,使得开发者无需修改代码即可在不同AI硬件之间迁移模型,进一步降低了AI技术的门槛。

DeepSeek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开源策略上,更在于其从底层代码对AI大模型进行重构的巨大潜力。DeepSeek选择从PTX层面开始编码,绕过CUDA和C/C++,直接调动硬件运行AI。这一举措使得AI模型在转译时拥有更高的效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绕开CUDA的限制,适配不同的硬件。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算力效率,还降低了算力成本。

DeepSeek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技术创新,更在于其给AI行业带来的深刻变革。首先,DeepSeek让AI变得更加“便宜”,为AI的工业化大生产奠定了基础,使得大规模商业化的AI产品成为可能。其次,DeepSeek突破了英伟达在AI算力领域的封锁,打破了“OpenAI+英伟达”的制霸联盟,让更多软件AI开发者与芯片开发者能够抓住和推动AI浪潮。最后,DeepSeek的胜利也是开源力量的胜利,它将AI产业推向了百家争鸣的创新阶段。

DeepSeek的出现,不仅惊艳了世人,更真正意义上改变了世界。它让我们看到了开源的力量,看到了AI技术普及和应用的无限可能。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DeepSeek无疑将成为AI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