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深处的春节食俗:杀猪菜与年味的传承】
在大别山深处,有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小村庄,这里的乡民们世代以耕作为生,生活虽简朴,但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热闹非凡,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杀猪菜。
自腊月十八起,村庄便沉浸在一片忙碌与喜悦之中。杀年猪,作为筹备过年菜的重头戏,家家户户都会精心挑选一头肥壮的猪,以迎接新年的到来。刘屠户,作为村里的杀猪高手,他的日程从这一月起便被预约得满满当当。每当夜幕降临,刘屠户便会身披黑色大氅,脚蹬长筒胶靴,带着他的杀猪刀,前往预约好的人家。
在杀年猪的前一天,主人家早已准备好一切。一块结实的门板被卸下来,搭成一个稳固的架子,旁边是一锅烧得滚开的水,等待着褪去猪毛。当刘屠户和几个壮小伙将肥猪从圈里拽出,猪的嚎叫声瞬间响彻云霄,伴随着鞭炮声,预示着新年的好运与吉祥。
刘屠户手法娴熟,一刀毙命,随后开始熟练地处理猪肉。猪血,在当地被称为“猪晃子”,被迅速收集起来,加入盐水凝固,成为制作猪血粑的重要原料。主妇们会将凝固的猪晃子切成小块,与豆腐、肥肉丁混合,制成软糯香滑的猪血粑,晾晒在厨房的灶头上,等待时间的馈赠。
除了猪血粑,猪肉也被精心分割,用于制作各种年菜。红烧肉、炖猪脚、爆炒猪耳朵……每一道菜都承载着乡民们对新年的期盼与祝福。特别是红烧肉,作为年夜饭上的重头戏,那油光闪亮的色泽,让人垂涎欲滴。而剩余的猪肉,则被腌制成腊肉,成为乡民们一整年的美味。
制作腊肉的过程同样充满仪式感。分割好的猪肉被抹上厚厚的盐,穿上草绳,先在阳光下暴晒,再挂在厨房灶头的横梁上,任由烟火熏烤。时间一天天过去,腊肉逐渐变得紫黑,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成为农户们待客的上等佳肴。
春节期间,当客人来访,一盘油光闪亮的腊肉被郑重其事地端上餐桌,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宾主围坐一堂,推杯换盏,畅谈家常,享受着这份来自大山的馈赠。那一刻,年的味道,不仅仅是食物的香气,更是家人团聚的温馨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