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市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的盛大仪式上,广州市宣布了本季度共有341个项目正式启动,总投资额超过2389亿元人民币。此次开工项目中,晶科电子旗下的全资子公司领为视觉汽车零部件(广州)有限公司备受瞩目,该公司计划在南沙区投资超过24亿元人民币,建立大湾区总部生产研发基地。
领为视觉的新基地预计形成年产70万套智能前灯系统、70万套智能尾灯系统及20万台车载HUD设备的产能规模,这将极大地增强其在智能车灯领域的市场地位。领为视觉在宁波已经拥有60万套智能LED车灯的产能基础。
然而,根据晶科电子的最新聆讯材料,领为视觉宁波生产基地在2023年及2024年1-5月的产能利用率并未达到满负荷。车前大灯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6.1%和56.3%,车尾灯的产能利用率则为46.8%和55.6%。面对这一现状,晶科电子董事长肖国伟在接受采访时,详细阐述了公司扩张智能车灯产能的考量。
“招股书的数据仅更新到5月份,无法全面反映2024年的整体情况。汽车行业的产能通常呈现上半年波动、下半年增长的趋势。我们的产品是定制生产,库存比例非常低。特别是2024年上半年以旧换新政策出台后,下半年客户的订单出现了显著增长。”肖国伟解释道。
肖国伟进一步指出,晶科电子业绩增长的关键在于成功完成了从传统LED厂商向融合先进“LED+”技术的智能视觉产品及系统提供商的战略转型。公司的三大业务板块——汽车智能视觉、新型显示及高端照明产品,均实现了收入的同比增长。特别是车规级LED器件和模组等汽车智能视觉产品的销售增长迅速,亟需扩大产能以满足未来需求。
他强调,智能汽车供应链的产能布局需要高于客户订单20%-40%,以应对生产旺季的需求。晶科电子在构建产能规划时,充分考虑了市场需求的峰值点,确保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能够提供足够的生产制造能力。同时,大规模制造的精益化管理和信息化生产管理也是公司的竞争优势。
回顾过去,肖国伟对六年前关于“LED+”布局的预判和汽车智能视觉、新型显示、高端照明的展望逐一实现。自2018年以来,全球LED产业尤其是通用照明领域出现产能过剩,但晶科电子通过深度融合“LED+”技术,成功开拓了汽车智能视觉等新兴市场。
数据显示,晶科电子的智能车灯业务营业收入从2021年的7425.1万元,占比总收入的5.3%,提升至2023年的7.71亿元人民币,占比41.5%。2024年前5个月,智能车灯业务营业收入已达3.65亿元,占比高达43.4%。目前,晶科电子与20多家汽车主机厂、品牌及Tier-1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领为视觉大湾区总部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晶科电子汽车智能视觉产品和系统业务板块的总部。
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和逐渐放缓的趋势,肖国伟表示信心满满。他认为,虽然整体数据放缓,但智能车灯市场的细分领域仍有巨大发展空间。中国的智能车灯市场外资占据较大份额,内资厂商的市场份额相对分散,但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国内汽车产业链将加速国产化。
肖国伟还指出,智能电动车的发展使得智能车灯企业需要越来越多地介入软件开发、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领域。晶科电子通过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和技术积累,能够更好地将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与智能车灯结合起来,抢占市场先机。
在日益激烈的智能汽车市场竞争中,晶科电子依托第三代半导体LED产业链的协同优势,实现了“LED器件-模组-系统”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这种垂直整合模式使得公司能够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并在成本控制上实现最优方案。
肖国伟强调,现代科技的竞争需要企业具备持续性的技术迭代升级能力。晶科电子将持续拓展细分市场,深化技术创新,在汽车智能视觉领域加速推进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构建全方位智能视觉解决方案。同时,在新型显示和高端照明领域也将不断推进前沿技术的发展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