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畏惧2》霸凌案虽悬浮,却意外成青少年警示教育片?

   时间:2025-02-09 17:49 来源:天脉网作者:沈如风

电视剧《无所畏惧2》近期播出了其第26集,剧情聚焦一起校园霸凌案件的法庭对决。剧中,一位曾遭受校园霸凌的女性将男性被告人告上法庭,最终法庭判决被告三个月有期徒刑,并立即执行。这一剧情设置引发了观众的广泛讨论,不少观众认为这出戏是大快人心的“爽剧”典范。

尽管该剧在呈现正义得到伸张时显得酣畅淋漓,但剧情中的逻辑漏洞和悬浮感也不容忽视。该剧通过一种夸张的手法,将霸凌者与受害者的社会地位设定为穷人与富人,这种设定在现实中极为罕见,显然是为了增强戏剧冲突。然而,这种设定也暴露了编剧在处理现实题材时的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该剧的受众群体可能正是那些缺乏正确素质教育、容易成为霸凌者的人。他们往往难以建立正确的逻辑思考能力,却容易被这种低逻辑的剧情所吸引。从这个角度看,《无所畏惧2》虽然逻辑悬浮,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震慑了这部分观众,仿佛是用魔法打败了魔法。

深入分析剧情,该剧在法庭宣判环节的处理也显得颇为悬浮。剧中,律师以“诽谤罪”起诉男性被告人,法庭最终采纳了这一罪名,并判处其有期徒刑三个月。然而,在现实中,诽谤罪的成立需要严格的证据材料,而剧中仅凭三段视频就扭转了局面,显然过于简单化和理想化。

剧中被告被立即执行有期徒刑的情节也显得不够真实。在现实中,即使被判有期徒刑,也往往会有缓期执行的情况。而剧中直接从手机店带走被告的场景,更是与现实中的人性执法需求相悖。

实际上,该剧中的案件原型在2018年就已经被扬子晚报报道过。原型案例中,诽谤者不仅在互联网上造谣,还到受害者店铺中公开诋毁。而法庭之所以认定诽谤罪成立,是因为诽谤者散布了关于受害者拍摄不雅影片的谣言。这些细节在剧中都被忽略了,导致剧情在逻辑上存在巨大漏洞。

编剧赵冬苓在处理这一现实题材时,显然过于“书斋式”创作,缺乏足够的采风和调研。她对法律程序和司法执行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剧情在处理这些关键细节时显得不够真实和严谨。这种创作方式不仅损害了剧情的可信度,也可能误导观众对法律和司法的理解。

作为司法题材的电视剧,《无所畏惧2》应该更加注重剧情的真实性和逻辑性。而不是为了追求戏剧效果而忽略基本的法律常识和司法事实。希望未来的电视剧创作者能够以此为鉴,更加严谨地处理现实题材,为观众呈现更加真实、可信的作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