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乱象:师生家长皆疲惫,谁在扭曲成长的轨迹?

   时间:2025-02-09 14:03 来源:天脉网作者:沈如风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一位乡村出身的80后教师,分享了其十六年教学生涯中的所见所感,揭示了教育现状中的诸多无奈与挑战。

每周四次的超长早读,对这位教师而言,已成为日常的一部分。尤其周一的早读,学生们的萎靡不振尤为明显。他们眼神呆滞,坐姿慵懒,读书声稀稀拉拉,仿佛只是机械地张合着嘴唇。

为了打破这种沉闷,上周一,教师决定进行一次即兴调查。在32名已到校的学生中,有17人表示周末过得不好,而15人认为过得愉快。进一步询问后,过得好的学生大多提及完成作业后的户外活动,如公园游玩、爬山、露营等;而过得不好的学生则多因生病、课程繁重或埋头于试卷和作业而错失了玩耍的机会。

其中,一名女生透露,周末被母亲安排了6张试卷,涵盖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科目。这一消息让教师深感震惊,不禁以幽默方式调侃,却换来学生们的一致拒绝。

教师感慨,相较于自己儿时虽条件艰苦却充满活力的学习时光,现在的孩子们在物质充裕、环境舒适的情况下,却似乎失去了童年的乐趣与活力。教育似乎走入了一个怪圈,教师被繁杂的非教学任务缠身,难以专心教学;家长则过度干预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模糊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界限。

教师分享了自己不仅要负责教学,还要参与学校外的创文活动、电话流调等杂务,甚至在午休时间充当保姆角色,管理学生的饮食起居。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让教师们的身心健康备受考验。

家长的态度也令人忧虑。有的家长将孩子过早地推离身边,长时间留在学校;有的则过度施压,让孩子奔波于各种补习班之间,甚至在家布置额外作业。这些做法不仅加重了孩子的负担,也削弱了家庭教育的意义。

教师还提到一个患有ADHD的学生案例,该学生因不适应学校生活而面临诸多困难。尽管教师多次建议家长让孩子中午回家休息,调整饮食,但家长坚持认为孩子应适应集体生活,导致孩子在校时间过长,身心俱疲。

教育的现状令人深思。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均感压力重重,却难以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教育的滞后性意味着,当下的问题可能会在未来以更严峻的形式爆发。教师呼吁,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快乐、有序的学习环境。

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不应让任何一方感到孤立无援。只有家长、教师和社会携手合作,才能为孩子们铺设一条通往未来的光明大道。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