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星宇航港股IPO之路:巨亏下的高薪董事长,如何赢得市场信任?

   时间:2025-02-07 20:03 来源:天脉网作者:钟景轩

国星宇航港股上市前夕,持续亏损与高管薪酬争议引关注

近日,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星宇航”)因持续亏损及董事长薪酬问题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据招股书显示,尽管公司近年来收入有所增长,但累计亏损额已超过4.4亿元,与此同时,董事长陆川的薪酬却逆势上扬,引发公众对其薪酬分配合理性的质疑。

国星宇航近年来收入增势明显,却难掩亏损困境。具体而言,公司在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7亿元、5.08亿元和2.37亿元。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净亏损的不断扩大,从2022年的9090.7万元增至2023年的1.39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更是达到2.14亿元。公司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卫星及相关服务的毛利率波动较大,以及处于业务爬坡阶段需要大量投资所致。

从业务构成来看,国星宇航的收入高度依赖星基解决方案业务,该业务在报告期内分别贡献了58%、90.7%和81.5%的收入。这种高度集中的业务模式虽然体现了公司在卫星技术和服务方面的专注度,但也增加了经营风险。同时,公司整体毛利率的波动也较大,报告期内分别为25.4%、14.0%及25.9%,反映出盈利能力的不稳定性。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公司持续亏损的背景下,董事长兼执行董事陆川的薪酬却呈现出逆势增长的趋势。据招股书披露,陆川在2022年薪酬为1361.1万元,2023年有所下降但仍高达1017.4万元,而在2024年前三季度,其薪酬更是同比增长了41.83%,达到864.6万元。相比之下,公司其他高管的薪酬则明显较低,这一薪酬结构引发了广泛争议。

国星宇航在招股书中解释称,陆川的薪酬包括基本工资、股票期权、奖金等,其中2024年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股票价值的回升。然而,公司并未公布详细的业绩挂钩奖金计划,也未对陆川薪酬显著高于其他高管给出合理解释。这一薪酬分配方式不仅加剧了公众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担忧,也可能对其即将进行的港股上市产生不利影响。

国星宇航在国内外航天市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虽然公司在AI卫星方面拥有技术创新优势,但持续的亏损、高成本结构以及商业模式的市场可行性和盈利能力仍需进一步证明。如何在保持创新驱动力的同时,优化成本结构、调整业务模式、实现收入多元化,并妥善处理高管薪酬争议,将是国星宇航未来能否在资本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