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股由DeepSeek引发的教育科技风暴席卷了中小学生的寒假作业领域,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北京的大风天气。
令人惊讶的是,这股科技旋风不仅改变了学生们的作业完成方式,还意外地吹翻了曾经风靡一时的代写寒假作业业务。年前还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疯狂接单的“枪手”们,年后纷纷抱怨“失业”,代写作业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
DeepSeek的出现,让学生们找到了新的作业解决方案。许多孩子开始利用这款AI工具赶作业,甚至将其称为“老天赏赐的春节礼物”。在肯德基和麦当劳等快餐店里,孩子们不再埋头苦补作业,而是熟练地操作着DeepSeek,轻松完成各类作业任务。
“帮我把《骆驼祥子》的读后感润色到800字,要符合初一学生的口气。”只需简单指令,屏幕上便魔术般地浮现出满意的文字。数学作业也同样轻松,只需将题目投喂给DeepSeek,几十秒后便能得到满屏的答案,解题思路和步骤严谨得让数学老师都挑不出毛病。
据皮尤研究中心最新抽样调查显示,26%的Z世代孩子承认使用过AI辅助完成作业。作文、手抄报、数学题这三项作业更是成为了AI的“重灾区”。一些家长从前的烦恼是作业写不完,如今却变成了作业写得太快。
然而,AI带来的便捷也引发了教育界的担忧。有教育人士指出,过度依赖AI完成作业的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可能会表现出显著的知识碎片化特征。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精进的过程,而作业正是巩固知识、锻炼思维的好机会。如果孩子习惯了代写和依赖AI,就会错过形成完整认知和思维体系的机会。
这种过度依赖AI的现象被形象地称为“脑腐”——知识联结断裂、思维耐力退化、问题意识缺失。面对开放性问题时,学生习惯于等待AI的答案输入,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尽管存在这些担忧,但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成为大势所趋。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到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AI教育。学校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将AI融入教学之中,北京多所中小学在寒假期间首次布置了AI创意作业,引导学生将AI作为作业的“帮手”。
例如,十八中附属实验小学在绘画作业中鼓励学生使用AI绘画,并要求附上使用感受和思考;黑芝麻胡同小学则让孩子们借助AI创作包含家人名字和吉祥话的个性春联;北师大实验丰台学校则向科技社团的学生征集关于“星际筑梦科考纪”的AI插画、海报或视频。
面对AI时代的挑战,家长也需要转变观念。与其过度焦虑孩子是否完成了寒假作业,不如关注孩子的作业过程,如是否持续专注、是否独立思考后再求助AI。检查作业时,家长要看卷面书写、解题草稿和思维痕迹,更要关注孩子是否具备向AI提问的技巧和与AI共舞的能力。
AI辅助写作业,用对了是利器,用错了则是枷锁。家长应引导孩子远离“脑腐”,鼓励孩子创造性地使用AI,通过海量信息拓宽知识面,借助清晰解题步骤深化理解。同时,家长还需管理好孩子每日使用AI的时长和场景,确保孩子不会过度依赖AI。
在AI时代,会提问比会答题更接近教育的本质。家长可以从日常生活开始,培养孩子的提问能力,让孩子学会向AI发起灵魂追问。记住,有问题的孩子不是“问题孩子”,而是未来世界的“解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