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中国建筑科技馆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字艺术展正引领观众穿越时空,探访宋代艺术的瑰宝。这场名为“芥子须弥·开化——高平开化寺宋代建筑与壁画数字艺术展”的展览,通过一系列高科技手段,重现了山西晋城高平开化寺的壮丽景象,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观赏。
春节期间,展览现场人头攒动,观众们佩戴VR眼镜,仿佛亲身步入开化寺的古老殿堂。他们跟随住持僧人清宝的脚步,一步步踏上陡峭的台阶,穿越山门、钟鼓楼,直至大雄宝殿。在这里,88余平方米的北宋壁画栩栩如生,画中人物栩栩如生,细节之处尽显匠人之心。
高平开化寺,这座始建于北齐武平二年的古刹,历经千年风雨,仍保留着北宋时期佛教殿堂壁画的完整遗存。大雄宝殿内的壁画,被誉为壁画界的“清明上河图”,其艺术价值不可估量。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国宝,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自2004年起,便对开化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和数字化测绘工作。
本次展览,正是基于这20余年的研究成果,通过图像、多媒体、场景复原、VR漫游、裸眼3D及古建缩尺模型等多种展陈形式,全景展示了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的建筑与壁画。观众们在沉浸式的体验中,不仅领略了大宋风华的韵味,还深入了解了宋代的市井生活、服饰文化、农耕器具以及建筑形制等。
展览中,一个复原的宋代花铺场景尤为引人注目。这里,观众们仿佛置身于繁华的市井之中,感受着花铺、肉铺、酒铺里的人间烟火。展览策展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李路珂表示,正是通过学术研究的深入探索,宋人的世间百态和城乡风貌才得以穿越历史的尘埃,在新的艺术领域焕发新生。
展览还展示了高平开化寺大殿的微缩模型,让观众们得以近距离观赏这座古老建筑的精妙之处。中国建筑科技馆执行馆长张祖礼表示,本次展览融合了多家文化遗产保护及数字技术领域机构的资源和智慧,为建筑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播提供了全新的路径。他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够激发更多人对文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让历史建筑文化走进更多人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