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韵,非遗之光:如何在新时代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间:2025-02-06 19:53 来源:天脉网作者:钟景轩

近日,一场关于中华文化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讨论在教育界和文化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此次讨论聚焦于“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思想理念,探讨其在当代文化建设和非遗保护中的重要意义。

据悉,“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之一,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文化建设中,这一思想被视为遵循的根本原则。它要求我们在坚守核心价值观与精神传统的同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容和形态,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正如董振华所言,这一思想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精髓,充分彰显了当今的时代精神。

在讨论中,专家们特别提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民歌为例,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民歌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等特点,其“流变性”尤为突出。民歌的演变过程虽然可能对其文化价值产生冲击,但也正是这种流变性赋予了民歌持久的生命力。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专家们建议,在保持民歌原有文化核心价值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并结合现代创作技法和科技手段,创作出既蕴含传统精髓又具有时代感的作品。

专家们还强调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在非遗传承中的积极作用。他们认为,这一思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非遗文化中变与不变的关系,让非遗文化在发展中顺应时代潮流,焕发新的生机。通过守正创新,非遗文化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讨论中,还提及了《牵风记》中的一段情节,展现了在恶劣自然环境和紧张战斗背景下,人与动物之间的默契与协作。这一情节被用来比喻在非遗传承中,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同样重要。正如战马滩枣在黄泛区中的表现一样,非遗传承也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找到最适合的发展路径。

此次讨论不仅加深了人们对“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思想的理解,也为非遗保护和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未来,随着这一思想的深入践行,相信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前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