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与Figure AI缘尽,DeepSeek崛起引发AI模型成本热议

   时间:2025-02-06 19:47 来源:天脉网作者:沈瑾瑜

近期,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企业Figure AI突发变故,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Brett Adcock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公司与OpenAI的合作协议将终止。Adcock透露,Figure AI在自主研发端到端机器人AI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承诺在接下来的30天内展示一些前所未有的人形机器人功能。

回顾去年2月底,Figure AI曾以高达26亿美元的估值宣布与OpenAI携手,共同开发面向人形机器人的下一代AI模型。这一合作旨在结合OpenAI的先进研究与Figure AI在机器人软硬件方面的深厚积累,提升人形机器人处理和理解语言的能力。

然而,合作的破裂似乎早有端倪。1月31日,OpenAI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了一份涉及人形机器人的商标申请,而在去年11月,有消息称OpenAI正在重建其曾解散的机器人团队。这些举动无疑加剧了双方合作的紧张局势。

OpenAI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并非仅限于与Figure AI的合作。它还投资了实体机器人公司1X和Physical Intelligence。1X的NEO双足人形机器人已在欧洲和美国进行落地验证,通过结合OpenAI的多模态大模型,在家庭场景下展现了一定的泛化操作能力。而Physical Intelligence则致力于研发能够驱动多功能机器人的AI模型和算法,旨在创造出能够自主学习、适应环境并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机器人。

不过,OpenAI在进军具身智能领域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硬件制造与软件开发之间的差异、如何有效整合软硬件资源、以及OpenAI作为投资者和参与者如何定位自己等问题,都困扰着这家AI研究和部署公司。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矛盾关系,或许正是导致与Figure AI合作破裂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中国AI创业公司DeepSeek推出的R1模型近期备受瞩目。这款高效的开源推理模型允许全球用户免费获取、重新训练和定制,并在DeepSeek的网站和手机应用上免费使用。DeepSeek R1采用宽松的MIT许可协议,并开放代码供人修改,这使其在消费者和企业市场迅速走红。连OpenAI的投资方微软和Anthropic的支持者亚马逊也急于将其变体引入自家云市场。

面对DeepSeek R1的威胁,OpenAI推出了新一代“推理器”系列模型o3-mini。这款模型在ChatGPT和OpenAI的API上上线,比此前的高端模型o1及其精简版o1-mini更便宜、更快、性能更强。然而,尽管如此,o3系列模型的高昂运行成本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单次任务费用超过1000美元的o3模型,即便是低计算版本,每个任务的成本也达到了约20美元。

DeepSeek R1的性价比引发了人们对OpenAI投资回报率的怀疑。社交平台上的用户纷纷表示,DeepSeek R1不仅100%开源,而且比OpenAI o1便宜96.4%,同时提供类似的性能。这种性价比优势无疑对OpenAI构成了巨大压力。

在具身智能的实现过程中,大模型扮演着核心角色。Figure AI在与OpenAI合作时采用的是分层决策路径,通过不同的神经网络协作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实时响应能力。然而,Figure AI创始人Brett Adcock认为,要在现实世界中大规模解决具身智能问题,必须采用端到端的神经网络系统。这种系统通过单一神经网络将输入任务直接映射为控制信号,形成从输入到输出的无缝连接。

不过,端到端架构的实现需要海量数据驱动。智元机器人在决定研发机器人具身智能大模型时,就预计将在2024年下半年部署上百台自由机器人进行端到端的数据采集。同时,乐聚机器人董事长冷晓琨也指出,分层决策和端到端模型在具身智能的实现中各有优势,未来可能会呈现融合发展的趋势。

具身智能实现路径示意图 (注:图片为示意性内容,实际路径图请参见相关报道)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