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深情回顾了个人电脑(PC)产业的辉煌岁月,并对英特尔的历史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坦言,若没有英特尔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技术革新,特别是微处理器的发明,他的职业生涯或许将截然不同。
盖茨指出,正是英特尔的微处理器技术推动了电脑操作的程序化需求,这为他和合作伙伴保罗·艾伦(Paul Allen)创立微软公司提供了契机。微软之名,正是取自“微处理器”与“软件”的结合,彰显了公司与英特尔的深厚渊源。
采访中,盖茨表达了对英特尔的深厚情感,尽管两家公司在智能手机时代都曾面临转型挑战。他提到,18年前,英特尔与微软几乎同时错过了从PC向智能手机的过渡,但微软已逐渐走出困境,而英特尔的处境却日益艰难,甚至出现了高层动荡——执行长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突然离职,公司至今仍在寻找新的领导者。
这一系列变故引发了外界对英特尔生存能力的广泛担忧。盖茨虽然对英特尔抱有支持态度,但也坦诚表示对其能否重现昔日辉煌心存疑虑。他透露,自己对于英特尔近年来在战略方向上的迷失感到震惊。
回顾过去,英特尔在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的引领下,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然而,如今英特尔在芯片设计与制造领域均显落后,且追赶成本高昂,这无疑给公司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盖茨强调,若美国能在制程与技术上成为台积电和三星的有力竞争者,将对美国半导体产业构成重大利好。尽管美国正努力朝这一目标迈进,但这一过程既耗时又耗资巨大,充满了重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