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科技浪潮中,一个名为DeepSeek的基础大模型如同一颗璀璨新星,彻底颠覆了业界对于该领域竞争格局的传统认知。
曾几何时,基础大模型市场被普遍认为是由互联网巨头主宰的领地,OpenAI、百度、智谱、百川等先行者,以及后续加入的Anthropic、零一万物,乃至科技巨擘如Google、阿里云、腾讯等,均凭借强大的算力、数据资源及顶尖人才,构建起难以逾越的壁垒。业界普遍预测,这一领域的竞争格局已趋于稳定,新兴公司难以插足。
然而,DeepSeek的横空出世,如同一场科技革命,不仅震撼了整个行业,更极大地降低了基础大模型的研发门槛。它成功突破了巨额算力和训练数据的限制,使得企业研发基础大模型从遥不可及的梦想变为现实。
这一变革,不禁让人重新审视企业应用厂商的战略布局。以用友、金蝶、SAP、Oracle等为代表的企业应用巨头,是否应当借此机会调整自己的基础大模型战略?事实上,这些企业早已在ERP、CRM、HR等领域推出了各自的大模型,但多数依赖于第三方基础大模型进行开发。
此前,业界普遍认为,未来的企业应用将与基础大模型深度融合,基于AI进行原生性开发将成为趋势。基础大模型将成为智能时代企业应用的核心能力和竞争力,因此,企业应用厂商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然而,鉴于基础大模型的高研发门槛,许多企业选择了与第三方合作的战略。
但DeepSeek的成功,无疑为企业应用厂商提供了新的启示。随着基础大模型研发门槛的降低,这些厂商完全有能力自主研发基础大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重构自己的企业应用。正如中间件、数据库等领域的发展轨迹所示,SAP、Oracle、微软等企业应用巨头最终都拥有了自己的独立产品,并将其与自身应用深度融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技术架构和核心竞争力。
对于顶级企业应用厂商而言,研发自己的基础大模型已成为长期战略目标。这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更有助于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当然,这一目标的实现可以分阶段、按步骤进行,甚至可以通过收购等方式进行补齐。
值得注意的是,金蝶创始人徐少春已明确表示要开发自己的基础大模型。这一举动无疑为其他企业应用巨头树立了榜样。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应用厂商加入到自主研发基础大模型的行列中来。
而对于中型或小型的企业应用厂商而言,他们仍可以选择与第三方基础大模型深度合作,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己的领域或行业大模型。毕竟,基础大模型作为企业应用未来的大脑,谁先拥有、谁先发育,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