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平区,滚灯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正焕发着新的生机。春节期间,临平区群星滚灯艺术团将远赴新加坡,作为杭州非遗嘉年华活动的一部分,展示滚灯的魅力。这一消息让滚灯制作人陈天祥倍感振奋,他的滚灯作品也将借此机会登上国际舞台。
群星滚灯艺术团演出现场
陈天祥,一位经验丰富的滚灯制作人,他的工作室在临近年关时总是格外忙碌。他精心挑选两到三年的毛竹来制作滚灯,因为这样的竹材既不易裂又足够坚韧。在他的巧手下,一根根竹片被巧妙地编织成圆润饱满的滚灯。傍晚时分,夕阳洒在他的小院,他耐心地劈竹片、刨丝、打磨,每一个步骤都透露出他对这项技艺的热爱与执着。
陈天祥给孩子们演示滚灯制作过程
滚灯,这一源于南宋时期的传统艺术形式,最初被用于防海盗、护家园。那时的滚灯个头庞大,重达百斤。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滚灯逐渐衍化出了更为小巧的版本,以适应现代健身表演的需求。陈天祥制作的滚灯,无论是大滚灯还是小滚灯,都选材讲究、工艺精湛,让人叹为观止。
除了制作滚灯,陈天祥还热衷于传承这项技艺。他表示,只要有人愿意学习,他都会毫无保留地传授。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滚灯的制作与表演中来。
临平区群星滚灯艺术团则是推广滚灯文化的另一股重要力量。他们不仅在传统滚灯表演上精益求精,还创新编排了滚灯操,将高难度动作转化为简单的抛、接、转,使得女性也能参与到滚灯表演中来,为这项传统艺术增添了新的柔美与轻盈。近年来,艺术团还积极走出国门,将滚灯带向世界。
在“宋”福杭州年的活动现场,一场演绎于千年古桥上的滚灯节目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不久后,在临平区文化馆的迎新春滚灯表演中,大滚灯更是成为了全场瞩目的焦点。表演者们身姿矫健、动作流畅,将滚灯的雄健、刚强与洒脱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临平区南苑街道滚灯艺术团团长的康建明,已经舞滚灯十年有余。他表示,舞大滚灯不仅需要力量,还需要身体协调度和对音乐的乐感。他们沿用的老底子动作,经过岁月的洗礼,依然充满魅力。
群星滚灯艺术团团长倪铃晗表示,他们将继续宣传滚灯文化,创新编排与滚灯相关的各类节目,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临平滚灯的魅力。在他们的努力下,滚灯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必将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