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游戏巨制《黑神话·悟空》的持续热度,正逐步蔓延至其衍生品市场。
自游戏发售五个月后,其背后的“游戏科学”公司正式推出了官方衍生品品牌“黑神话BLACKMYTH”。此次,全球IP联名集合店名创优品成为了该品牌的线下销售渠道,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五大城市的五家门店同步发售。据报道,春节前夕的首发日,位于北京朝阳区的名创优品MINISO LAND北京壹号店,在开门前近两小时已有消费者排队等候。尽管店内实行限购政策,热门商品仍迅速售罄,部分商品至今仍处于补货状态。
衍生品市场的热潮并未止步。随后,《黑神话·悟空》与周大福黄金珠宝品牌合作推出了联名款,包括黄金手镯、吊坠、转运珠等,价格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同时,玩偶品牌INART也开启了《黑神话·悟空》的“天命人·大圣金甲套”收藏级可动人偶预售,定价为2480元。
这一系列动作仅是游戏衍生品市场火爆的冰山一角。近年来,基于动画、游戏等IP的衍生品已成为“泛二次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泛二次元产业已成为消费新趋势,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221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977亿元,并预计将持续增长。
涉足衍生品市场的游戏公司不在少数,如米哈游、叠纸等,其官方周边产品早已在市场上热销,腾讯、网易等公司也有相关布局。在2024年天猫“双十一”潮玩IP销售榜上,米哈游的《崩坏:星穹铁道》和《原神》、腾讯的《光与夜之恋》等游戏IP均位列前茅。米哈游的官方旗舰店更是成为了首个GMV破亿元的潮玩品牌旗舰店。
然而,市场的火热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如价格高昂、品控不佳、预售期长等。以《黑神话·悟空》为例,游戏科学在游戏领域的成功经验难以直接复制到衍生品市场。衍生品对于IP而言,是消耗还是扩充,是“割韭菜”还是赢得市场认可,仍需时间检验。
起初,游戏科学并未计划建立自营品牌。在《黑神话·悟空》正式发售时,官方授权的衍生品并不多,主要包括典藏版和豪华版游戏礼盒中的手办、卷轴、挂坠等,以及与京东京造、八位堂、瑞幸等品牌的联名产品。然而,这些联名产品并未包含常见的盲盒、玩偶等,且游戏元素不强。
部分玩家对官方授权衍生品的期待并未得到满足,转而选择了非授权的“盗版”衍生品。广州的互联网从业者小陈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仅为游戏购买了高配置电脑,还参加了相关活动,并购买了一系列非官方的游戏元素衍生品。对于他来说,选择这些产品并非出于价格考虑,而是出于个人喜好。
玩家对衍生品的热情源于对游戏的深厚情感。据伽马数据发布的报告,68.8%的玩家会关注游戏的衍生品,且68.1%的玩家愿意为衍生品付费。然而,对于公司而言,衍生品开发并非易事,特别是自营衍生品。
2024年9月,《黑神话·悟空》曾针对非授权衍生品发布声明,指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无法保证品质。公司创始人冯骥表示,由于人手有限,短期内将以游戏维护、更新为主,官方衍生品仍在计划中。然而,随着游戏的获奖和玩家期待的提升,官方衍生品的推出成为了必然。
官方衍生品的推出确实给玩家带来了惊喜,但也引发了新的争议。价格、品控等问题成为了玩家关注的焦点。例如,售价499元的织毯、168元的帆布袋等商品价格高昂,而品控问题则主要集中在毛绒玩偶品类上。不少玩家在社交媒体上吐槽产品质量,甚至有人总结了购买攻略,提醒其他玩家注意检查产品细节。
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其他游戏衍生品上。例如,《原神》的魈鸟玩偶就因品控问题被玩家吐槽,玩偶形态不对、充棉量不足等问题频发。内容方在衍生品开发上缺乏经验,又没有供应链优势,导致授权或联名产品频频“翻车”。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游戏科学对自营衍生品品牌充满信心。在“黑神话BLACKMYTH”的品牌介绍中,明确写道该品牌由游戏科学百分百自主出品,全程负责设计与监督生产。然而,品牌之路并非坦途,玩家对衍生品的期待与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满足玩家的需求并赢得市场认可,是游戏科学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玩家对衍生品的情感投入也极高。当产品出现问题时,他们往往会将责任归咎于内容方。在《黑神话·悟空》发售时,玩家对价格的负面评论并不多,认为售价十分“良心”。然而,随着一系列衍生品的发布,质疑“割韭菜”的声浪也越来越高。
尽管衍生品市场的收入与游戏本体相比微不足道,但游戏科学仍希望将“黑神话BLACKMYTH”打造成为有品质、有品味的玩家生活品牌。然而,涉足全新领域意味着经验的缺乏和供应链的挑战。即便美术设计可以从游戏领域迁移至工业设计,但品牌建设和市场运营仍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在国内游戏领域,尚无成功将游戏与实用类衍生品结合的先例。尽管《蛋仔派对》等游戏在衍生品市场有所尝试,但仍未形成独立的品牌。而《黑神话·悟空》则希望打破这一局面,让子品牌走得更宽、更远。
玩家对《黑神话·悟空》衍生品的热情和支持,无疑为游戏科学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然而,如何将这份热情转化为持久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是游戏科学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