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骷髅幻戏图》:故宫中的诡异画作,李嵩究竟想表达何意?

   时间:2025-02-05 16:14 来源:天脉网作者:钟景轩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浩瀚星空中,木偶戏以其独特的魅力熠熠生辉,尤其在福建地区,更是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当地民众亲切地称其为“嘉礼戏”,历史上还有“悬丝傀儡”的美誉。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古籍与古画中频繁现身,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故宫博物馆所珍藏的《骷髅幻戏图》。

《骷髅幻戏图》以其诡异的画风和深邃的内涵,长久以来吸引着无数目光,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猜测与解读。画面中央,一位形似艺人的大骷髅端坐,手中丝线牵引着一个小骷髅,小骷髅灵动异常,仿佛正在上演一出精彩的木偶戏。而对面的幼童,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这场奇异的表演,全然不顾身后母亲的焦急呼唤。大骷髅身后,一位妇人正安然哺乳,她的眼神似乎透出一丝感慨,与画面的死亡气息形成了鲜明对比。整个画面以黑白为主色调,拥挤狭窄的空间、昏暗的光线,以及浓烈的死亡意象,与右侧的生机盎然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突,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悬疑与张力。

关于这幅画的解读,学界与艺术爱好者们各抒己见,莫衷一是。一种观点认为,画面描绘了人世间的苦难与亲情的坚韧。大骷髅与妇人或许象征着因故离世的丈夫与守寡的妻子,丈夫以骷髅的形象重返人间,通过操纵木偶戏来养家糊口,展现了亲情的伟大与不屈。而另一种更为广泛流传的说法则认为,《骷髅幻戏图》探讨了生死轮回的奥秘。画面被生死两界分割,左侧的大骷髅与木偶戏代表着死亡与冥界,而右侧的幼童则象征着新生与希望。生死之间的界限在画面中变得模糊,相互吸引,引人深思。

元代画家黄公望的题词,或许为我们提供了解读这幅画的另一条线索。他在题词中写道:“没半点皮和肉,有一担苦和愁。傀儡儿还将丝线抽,弄一个小样儿把冤家逗。”黄公望将大骷髅解读为饱受磨难的民间艺人,他们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化身为“傀儡”在世人面前表演。这一解读强调了画面对社会底层的关注,以及对时局的隐喻。

然而,《骷髅幻戏图》的解读之旅并未止步。或许这正是李嵩的初衷,他故意在画中留下悬念,让观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观点去解读这幅画。艺术作品的魅力,正在于其多元性与开放性。李嵩通过抽象的表现手法,使得这幅画充满了层次与深度,激发了观者的无限遐想。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