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对传统寓言故事《愚公移山》进行深度剖析的文章在教育圈内引发了广泛讨论。文章由知名教育专家、UNSCHOOL无界共学社创始人钱志龙博士撰写,他以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这一经典故事,并借此对当前应试教育体系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钱志龙博士指出,《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在90岁高龄时才决定搬山,这一行为显得颇为“任性”。他比喻说,这就像许多家长在临近退休时,突然将“没上过大学”的遗憾强加给孩子,逼迫他们没日没夜地学习,以实现自己的未竟之志。这种行为不仅忽视了孩子的意愿和兴趣,也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文章进一步指出,愚公搬山的目标过于“梦幻”,完全不考虑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样,现在的教育体系中,许多孩子被逼迫去做那些与真实生活无关的难题,被推向大学这条狭窄的道路,无论他们是否热爱学习。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反而可能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
钱志龙博士还提到,愚公搬家的方法过于“老土”,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明明有更科学、更符合孩子天性的教育方法,却仍在沿用陈旧的题海战术。他反问,当AI已经能够回答孩子的所有问题时,为何还要让他们死记硬背化学元素表?
文章还批评了愚公不顾家人意愿、封建家长式的“独裁”作风。这种一言堂的教育方式,与现实中许多家长不顾孩子意愿,强行将他们塞进各种辅导班、培训班的行为如出一辙。钱志龙博士强调,教育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而不是将他们塑造成应试机器。
在谈到愚公的短视和缺乏长远规划时,钱志龙博士指出,愚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去搬山,却忽视了投入和产出的严重不成正比。同样,现在的家长们也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在课外辅导上,只为应付一场考试,却对孩子未来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缺乏考虑。
文章还提到了愚公对风险的预估为零的“莽撞”行为。在明知这是一个几十代人的大工程时,愚公却连自然灾害、人员伤亡等风险都不考虑。钱志龙博士认为,这种行为在当今社会同样不可取。现在的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结婚生子意愿低下,家长应该更加珍惜和尊重孩子的选择,而不是强迫他们参与高风险的项目。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钱志龙博士借助AI技术提出了对教育未来的展望。他指出,AI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目标和学习路径;通过智能化的学习工具,将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通过整合全球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无限的学习资源。AI还可以提供实时的学习反馈和陪伴,构建更加全面的评估体系,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钱志龙博士强调,AI技术的引入正在为教育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它不仅能够解决当前应试教育中的诸多问题,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互动化和高效的学习体验。未来,AI将成为教育的重要推动力,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然而,他也提醒教育者要警惕技术可能带来的问题,如数据隐私、技术依赖等。只有在技术与人文关怀的结合中,我们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公平、高效和人性化的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