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岩画探秘:为何马儿成为岩壁上的“主角”?

   时间:2025-02-05 03:56 来源:天脉网作者:沈如风

贵州岩画:历史与文化的生动见证

贵州,这片被喀斯特地貌覆盖的广袤山区,不仅自然风光壮丽,更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宝藏。其中,遍布全省的岩画便是这些宝藏中璀璨夺目的瑰宝。这些岩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成为研究贵州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

在贵州的岩画中,马匹的形象尤为突出。无论是开阳的“画马崖”,还是其他各地的岩画遗址,都不难发现马的身影。这些岩画中的马匹,或奔腾跳跃,或悠闲漫步,生动地展现了古代贵州人民与马之间的深厚情感。贵州岩画中的马匹众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贵州曾是一个重要的养马基地。

开阳县的“画马崖”岩画,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里位于南明河(在开阳境内称清水江)西岸的崖壁上,分为“小崖口”和“大崖口”两幅。岩画以赭色涂绘,描绘了人、马、树、洞、仙鹤、小鸟、太阳、星星等图像150多个,场面宏大,气势磅礴。画面中的人、马几乎朝同一方向行进,似乎在讲述着一个关于迁徙、交流或节日庆典的故事。

贵州岩画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分布广泛。从六枝的“桃花洞岩画”到兴义的“猫猫洞岩画”,从安龙的“七星洞岩画”到关岭的“马马崖岩画”,每一处岩画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这些岩画不仅是贵州古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研究贵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六枝的“桃花洞岩画”以其围猎场面而著称。洞内面积约150平方米,岩画分布于洞口崖壁上,以赭色涂绘人、鸟、兽等图像。从人物动作及鸟、兽的位置分析,岩画似乎描绘了一幅原始人类围猎的场景。而贞丰的“红岩脚岩画”则以其高大的崖壁和生动的围猎图像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岩画上的猪、鹿、人等图形栩栩如生,仿佛将人们带回了那个遥远的狩猎时代。

除了反映社会生产外,贵州岩画还生动地描绘了古代贵州人民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在长顺的“红洞岩画”上,人们可以看到古代农耕的场景:农夫肩扛农具,头戴斗笠,在四周大片的田园中辛勤劳作。而在关岭的“马马崖岩画”上,则生动地展现了古代牧民放牧的生活场景:年轻力壮的牧民跃马扬鞭,奔跑在前,群马紧跟其后,男孩追随大人外出放牧,情态欢跃。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珍贵的岩画也面临着被破坏的风险。有些岩画被人为地敲下石片进行化验,有些则被今人随意增添绘画,这些都对文物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护好这些以马为主角的贵州岩画,对于研究贵州历史、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岩画,作为历史与文化的生动见证,不仅展现了古代贵州人民的生产生活场景,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它们是我们了解贵州、认识贵州的重要窗口,也是我们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