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祖斫竹图》东渡看禅宗画对日本画的影响

   时间:2025-02-05 03:47 来源:天脉网作者:顾雨柔

《六祖斫竹图》东渡:禅宗画对日本画坛的深远影响

近日,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晓黎发表了一篇题为《从〈六祖斫竹图〉东渡看禅宗画对日本画的影响》的论文,探讨了南宋以降,中国禅宗画如何随着中日禅僧间的文化交流传入日本,并对日本室町时代的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晓黎指出,南宋画家梁楷的代表作《六祖斫竹图》以其独特的“泼墨”和“减笔”技法,不仅开创了中国禅宗人物画的先河,也为日本画坛带来了新风。这幅描绘禅宗南宗创始人六祖惠能劈竹瞬间的画作,以其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洗练的笔墨,展现了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精神内核。

论文详细梳理了中日禅宗画交流的历史脉络。自东汉以来,中日交流频繁,禅宗思想在唐代便流入日本。然而,直至南宋中期后,禅宗文化达到高峰,大量日僧来华求法,禅宗画也随之传入日本。这些画作不仅丰富了日本绘画的表现手法,也深刻影响了日本绘画的审美取向。

王晓黎强调,禅宗画的东渡并非单向流动,而是中日禅僧间双向交流的结果。一方面,入宋、入元的禅僧将中国禅画作品带回日本;另一方面,宋元禅僧东渡日本时也携带了大量禅画作品。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禅宗画的传播,也推动了中日文化的深度融合。

在日本,禅宗画受到了幕府将军和武士阶层的热烈追捧。特别是室町时代幕府第三任将军足利义满,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兴趣,他大量收藏宋元书画,其中包括多幅梁楷的作品。足利义满对禅宗画的推崇,为禅宗画在日本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随着禅宗画的传入,日本画坛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笔样制作”创作模式,即以南宋绘画或具体某位画家画风为范本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模式不仅保留了禅宗画的精髓,也融入了日本本土的审美趣味。例如,日本画僧默庵灵渊的作品就深受梁楷和牧溪的影响,他在《对月图》中巧妙地运用了减笔泼墨技法,展现了禅宗画的独特魅力。

禅宗画还对日本审美取向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茶道、花道、枯山水等艺术形式中,都能找到禅宗画的美学观。这种简素、清寂的审美取向不仅体现在艺术领域,也渗透到了日本民众的日常生活中。

王晓黎认为,禅宗画的东渡不仅是绘画技法的传播,更是文化精神的交流。它促进了中日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贡献了独特的力量。

随着研究的深入,禅宗画对日本画坛的影响将逐渐被更多人所认识。王晓黎的这篇论文无疑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