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乙巳蛇年的大年初二,安徽省桐城市双港镇青城村沉浸在一片欢乐与祥和的氛围之中,王圩灯会的舞龙灯巡游表演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一传统盛事,作为蛇年春节系列民俗文化活动的亮点,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共同领略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着夜幕的降临,青城村被璀璨的灯光和欢声笑语装点得格外耀眼。鞭炮声声,锣鼓喧腾,引领着长达20米的龙灯在村庄中蜿蜒穿行。这条流光溢彩的巨龙,在引灯的带领下,龙头高昂,龙尾摆动,仿佛活了过来,为村民们带来了新年的祝福与希望。
王圩灯会的龙灯独具特色,它属于放索灯的一种,舞动时龙身保持静止,仅头尾对舞,与其他龙灯的表演形式截然不同。据王圩灯会会长、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超介绍,龙灯的制作始于头年腊月,经过半个月的精心扎制后,于来年正月初二开始出灯,一直持续到元宵节前后。
王圩灯会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元末明初。当时,王氏宗祖从江西迁居至此,带来了祖传的龙灯架和舞龙灯技艺,这一传统技艺代代相传,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2010年,桐城市王圩灯会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
在非遗传承方面,王圩灯会也做出了积极努力。老舞灯手王世平表示,他们通过“老带新”的方式,让青年人学习扎龙灯、舞龙灯的技艺和经验,确保这一传统技艺能够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代代相传。同时,桐城市也积极探索“非遗+旅游”的发展模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为文旅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于青城村的村民来说,王圩灯会不仅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他们心中乡愁的寄托。村民陈佳思表示,无论身在何处,每当春节来临,他都会迫不及待地赶回家乡,亲身体验这份热闹与喜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参与,为传承和保护这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尽一份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