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大师崔如琢:从家传启蒙到国际声誉的传奇之路
在中国国画界,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大师的名字如雷贯耳。然而,在传承与创新并重的今天,一位名叫崔如琢的艺术家正以他卓越的成就和不懈的追求,续写着国画的新篇章。
崔如琢,一个连续六年稳居《胡润中国艺术榜》榜首的名字,他的作品《冷碧青秋水 秀色空绝世》以惊人的1.4亿人民币成交,展现了他在国画领域的非凡造诣。然而,对于崔如琢而言,金钱并非最终目标,他怀揣着成为超越毕加索的国画大师的宏伟梦想。
崔如琢的艺术之旅始于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家庭。1944年,他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富裕之家,家中长辈皆热爱古玩字画,为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艺术启蒙。五岁便能书写隽秀小楷,七岁已能临摹齐白石的画作,崔如琢的天赋与努力自幼便显露无遗。
然而,真正点燃崔如琢国画梦想的,是一本名为《芥子园画谱》的画册。在一次偶然的书店之旅中,他被这本画册的清秀画风深深吸引,尽管价格不菲,但他通过不懈努力攒钱购买,从此踏上了国画创作的征途。
在求学路上,崔如琢拜访了多位国画大师,如王铸九、陈半丁及李苦禅等,虚心求教,刻苦钻研。李苦禅大师的教诲“作画先做人”更是成为他一生的座右铭,影响着他的人品与艺品。
学成之后,崔如琢受聘于中央美术学院,成为一名备受尊敬的教师。然而,他并不满足于现状,渴望更广阔的舞台来传播国画艺术。于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他毅然决定远赴美国深造。
在美国的日子充满艰辛,崔如琢一度陷入困境,国画作品无人问津,生活陷入拮据。然而,他始终坚守初心,从未放弃画画。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国画大师张大千对他的画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从而扭转了他的命运。
随着名声的崛起,崔如琢在美国艺术界崭露头角,担任纽约中国艺术研究协会副会长,受邀成为美国杜威大学教授。然而,功成名就的他始终心系祖国,渴望为中华传统艺术贡献力量。
回国后,崔如琢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艺术创作与传播中,他视金钱为身外之物,曾向故宫文物保护基金捐赠巨额资金。他的目标是在八十岁前,在作品价格上超越毕加索,这并非狂妄自大,而是他永不言败的奋斗精神的体现。
崔如琢的成功并非偶然,他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在国画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出身如何,只要心怀梦想,勇于追求,坚持不懈,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