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圈风云再起:苹果折叠屏供应商争夺战白热化
近日,科技界的年度大戏再度升级,外媒爆料苹果折叠屏供应商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这一消息迅速点燃了A股市场的热情,毕竟,这场关乎果链概念股命运的百亿级商战,牵动着无数投资者的心。
据悉,苹果历经七年的折叠屏研发终于接近尾声,供应链内部的暗战也愈发激烈。尽管苹果CEO库克表面上依旧保持其标志性的平和姿态,但业内普遍认为,面对华为折叠屏手机的热销,苹果已迫不及待想要夺回高端市场的失地。
在这场“折叠屏选秀”中,中国企业的表现尤为抢眼。京东方、蓝思、长信等传统果链巨头纷纷积极争取,而立讯精密这位“备胎转正”的高手,据传也在暗中发力。这一幕,不禁让人联想到A股果链企业的“宫斗大戏”,技术招标背后,实则暗流涌动。
然而,A股投资者对此却保持着清醒的认识。歌尔股份被踢出AirPods供应链后的股价暴跌,仍历历在目。如今,谁还敢轻易将全部身家押注在苹果身上?有投资者指出,某果链巨头的六成营收依赖苹果,这无疑是将自己的命运交到了库克手中。因此,市场上不乏“今天风光无限,明天可能一落千丈”的感慨。
更为微妙的是,华为Mate X5的热销与加价现象,恰好与苹果官宣供应链的时间点相撞。这不禁让人猜测,苹果此举是否意在抢回高端市场。但问题在于,果链企业的折叠屏技术,有多少是从华为订单中锤炼出来的?这无疑是“用中国技术挑战中国市场”的现实写照。有私募大佬直言,这是果链企业的“精神分裂时刻”。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自2020年以来,苹果供应链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已从巅峰时期的45倍跌至如今的23倍,而华为概念股则呈现出深V反弹的态势。某券商研报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果链的估值逻辑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从成长股沦为周期股。这意味着,曾经跟随苹果风光无限的企业,如今不得不看库克的脸色行事。
面对这一困境,果链企业面临艰难选择:是继续为苹果打工,还是转向国产替代?转型之路并不平坦,欧菲光被苹果抛弃后转投华为,却三年亏损百亿,这无疑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如今,果链企业需要在“高级打工仔”与“国产替代先锋”之间做出抉择,这道选择题,无疑比任何商业决策都更为棘手。
资本市场同样在悄然发生变化。尽管苹果订单更为赚钱,但机构却开始悄悄加仓华为概念股。某百亿基金经理坦言,如今买入果链股如同与前任复合,看似美好实则暗藏风险;而押注华为链,则更像是正经谈恋爱,虽然目前收益不高但未来可期。
这场折叠屏大战,表面上看是苹果与华为的较量,实则是中国制造产业链的成人礼。是继续依附于全球巨头,还是自立门户成为行业领袖?2024年,或许将是这一切见分晓的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