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艺术焕发新生:传统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的创新传承
在中国,年画作为春节期间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近日,记者走访了苏州、重庆梁平、陕西宝鸡凤翔等地,探寻了桃花坞木版年画、梁平木版年画和凤翔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凤翔木版年画《四时报喜》
在苏州古城的一幢两层小楼里,80后桃花坞木版年画艺人杜洋正忙着赶制蛇年新款年画《巳时如意》。这幅年画以菖蒲为背景,金蛇和银蛇蜿蜒盘旋,寓意事事如意、坚韧不拔。杜洋表示,这幅作品是她今年的新创作,从画稿、雕版到印制,每道工序都需亲自完成。桃花坞木版年画一色一版,《巳时如意》共有6种颜色,需上6层色,整个过程至少需要6天时间。
杜洋从2004年起接触桃花坞木版年画,如今已成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并担任苏州版画院副院长。她不仅复刻老作品,还不断创新,将苏州地标融入年画,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为了推广年画,杜洋每年都会带着作品参加展出,进入校园、社区讲课,让更多人了解桃花坞木版年画。
桃花坞木版年画《一团和气》
在重庆梁平区,梁平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家辉也在赶制年画。他手持刻刀,在梨木制成的雕版上雕琢图案,木屑纷飞中,一幅栩栩如生的门神年画逐渐成形。梁平木版年画色彩鲜艳、风格古朴,以套色木刻版画著称。徐家辉表示,梁平年画人物的腮红打在腮帮,这是其独一无二的“防伪标”。
徐家辉出生于梁平年画大户,但家中在他记事时已经放弃了年画制作。他靠自学练熟了手艺,并逐渐做出名气。如今,他带着5个徒弟,传授年画技艺。他还在重庆多所高校担任客座讲师,教授传统技艺课程。在年轻人的建议下,他不断精进年画的形式与内容,创新设计新颖图案,为梁平木版年画注入新鲜活力。
梁平木版年画《帅旗门神》
在陕西宝鸡凤翔区,73岁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邰立平坐在工作室刻制年画版样。他手中的刀锋沿着画好的墨线前进,一缕缕地剔下木屑。凤翔年画色彩鲜明,以红、绿、黄、紫为主,衬以黑色线条,散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
邰立平表示,由于历史原因,邰家几代人积累下的刻版曾被损毁。他多年来一直努力恢复老版年画,目前共搜集了400多个品种。为了应对胶印年画的冲击,他开始对木版年画进行创新,将机制纸改成宣纸,颜料从化学原料改成植物原料,再改成国画颜料。这样的创新使他的年画作品在欧洲展会上售价高达1200欧元。
近年来,宝鸡市凤翔区致力于唱响非遗品牌,推动凤翔木版年画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总投资707万元的传习所项目已进入征稿布展阶段,数字化记录工作也在有序推进。邰立平的小女儿邰高娣作为第二十一代传人,帮助父亲整理年画,并认为年画要想有新发展,就必须创新,与国内设计师合作,创造出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年画。
年画是中国民间在年节之际用以迎新接福的传统艺术样式,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特色的年画产地。如今,在像杜洋、徐家辉和邰立平这样的年画艺人的努力下,传统年画技艺正在焕发新的活力,走进现代生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