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钟声的敲响,中国经济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人口结构变化、资产价格波动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构成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与此同时,国际环境因特朗普2.0时代的到来而更加复杂多变,国内则面临着内需不振的双重挑战。在此背景下,政策的主动出击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2025年的中国经济,主旋律是自我革新与突破。上半年,政策层面的持续发力为市场注入了信心与动力,而下半年则有望迎来经济增长的预期。在这一过程中,率先复苏的产业将主要围绕内需、科技和政策刺激三大方向展开。
内需板块,如消费、汽车、家电等行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同时,在AI技术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半导体、算力等人工智能相关产业链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的战略引导,也将推动新兴制造以及其他受益于政策刺激的行业发展。
然而,当前市场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市场对于经济复苏的信心仍有待加强,对于政策力度和基本面数据的修复也存在疑虑。在此背景下,投资者需要重点关注并解决三大问题:分歧、信心和机会。
分歧在于市场对于经济复苏和政策效果的看法存在差异。一部分投资者选择相信政策推动和AI技术引领的经济增长,而另一部分则持谨慎态度,等待数据验证。这种分歧使得市场陷入了一种持续博弈的状态。
信心则来自于政策托底的决心和新产业趋势的信仰。尽管经历了三年的深度调整,但中国在AI技术上的追赶和突破,为市场提供了根本性支撑。同时,当市场处于低谷时,往往也是孕育机会的时刻。政策实施的力度往往会在市场悲观时超出预期,为市场带来转机。
机会则隐藏在刺激和趋势之中。情绪主导市场的下限,而基本面数据则决定市场的上限。真正的大市场机会需要重磅会议与数据的协同发力,产生共振效应。因此,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精准把握市场节奏,深挖价值洼地。
展望未来两三年,经济整体仍处于逐步复苏的进程中。市场将形成两大迥异的投资流派:追求成长风格的投资者将关注“放水促内循环+AI科技提高生产力”的机会;而青睐稳健风格的投资者则可能选择高股息投资,等待时机。
在此背景下,我们的投资策略是“真成长+强价值”。以稳健成长的高股息作为防守底仓,以AI为代表的具有产业趋势的真成长作为弹性,形成哑铃型配置。同时,遵循内需为锚、科技为翼、政策刺激为风的指导方针,围绕AI深化和应用寻找结构性机会,如自动驾驶和机器人等领域。还将以核心资产重估作为主线,以科技和自主可控作为主题,重新布局市场,精准把握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