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发布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营收创历史新高,大中华区却面临挑战
近日,苹果公司正式揭晓了其2025财年第一季度(对应2024年第四季度)的财务业绩,数据显示该季度营收高达124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9022亿元,这一数字刷新了苹果历史上的季度营收记录。然而,在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中,大中华区的表现却略显黯淡。
据财报显示,苹果在大中华区的营收为185.1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1%。这一降幅的主要原因在于iPhone 16系列在国内市场的销量未能达到预期。面对这一情况,苹果CEO库克依然保持了乐观态度。他分析称,大中华区的业绩下滑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其中“渠道库存”的调整占据了跌幅的一半。Apple Intelligence服务尚未在该地区推出,以及本季度末中国发布的全国性补贴政策,也对苹果产品的销售产生了一定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整体销量下滑,但iPhone 16 Pro系列的销量却呈现出同比增长的趋势,问题主要集中在标准版和Plus版本上。
在随后的电话会议中,库克进一步表达了他对苹果未来的信心。他认为,iPhone的创新之路远未结束,智能手机市场仍有巨大的创新空间。库克对苹果的产品线表示了极大的乐观态度,尽管他并未透露未来iPhone的具体创新方向。库克的态度表明,他并不担心iPhone产品线的未来表现,相信随着更多创新的商用化,苹果将能够重新激发市场的热情。
然而,苹果在大中华区营收下跌11%的消息仍然引发了广泛讨论。作为苹果的重要市场之一,大中华区的同比下滑无疑给苹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尤其是在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苹果面临着来自众多国产品牌的挑战。此次国家补贴政策的出台,苹果并未能充分享受其红利,反而在6000元以上高端市场出现了同比下跌的趋势,而国产品牌则普遍呈现出增长态势。
可以说,苹果在大中华区的市场表现正经历着一段艰难时期。尤其是在春节期间发布这样的财报,对于苹果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未来,苹果将如何应对国内市场的挑战,以及能否通过创新重新夺回市场份额,都将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