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福气盈门”,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号子,激昂的民乐在成都龙泉驿区洛带古镇上空回荡。40余名身着传统服饰的舞龙人,踏着鼓点的节奏,引领着一条长达75米的金色巨龙在古街青石板路上蜿蜒腾跃,为古镇披上了一层浓厚的节日盛装。
1月29日,大年初一,洛带古镇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中。上午9时,这条金光耀眼的巨龙正式亮相,时而腾云驾雾,时而翻江倒海,步伐稳健灵活,仿佛拥有了生命。周围观众人山人海,喝彩声、掌声此起彼伏,场面蔚为壮观。
四川客家龙舞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而在川西坝子的舞龙队伍中,洛带古镇的“刘家龙”更是名声在外。每年的洛带水龙节、火龙节上,都能看到刘氏族人舞龙的精彩表演。今年的春节,这支舞龙队更是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距离大年初一正式演出还有几天时,刘氏家族便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20多位“刘家龙”成员从全国各地赶回,齐聚在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刘家大院,为这场盛大的“首秀”做最后的排练。
作为“刘家龙”的掌门人,48岁的刘大盆对于这份流传几百年的客家民俗文化有着深厚的情结。他自6岁起便跟着父亲学习舞龙,40年来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发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据他介绍,“刘家龙”自江西迁徙到四川洛带宝胜村已有300多年历史,他是“刘家龙”第178代传人。
去年8月,正值甲辰龙年,刘氏族人决定手工制作一条75米的长龙,为祖国献礼。经过三个月的精心制作,一条色彩鲜艳的金色长龙终于跃然眼前。手工扎龙,最后一技便是“点睛”,寓意着家族兴旺和国家繁荣。
大年初一,这条手工“金龙”终于在洛带古镇迎来了首次亮相。舞龙不仅是刘氏家族的传统,也是客家的一种精神图腾,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如今,舞龙的技艺和制作工艺都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使得这项传统文化得以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为了舞动这条75米的巨龙,40余名舞龙人早在天未亮时就已换好传统客家服饰,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从老街开始,游荡式巡演正式拉开序幕。古镇周围的停车场早已停满了车,涌入古镇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其中不乏身着传统汉元素服装的人。
除了洛带古镇,这条75米的手工巨龙在春节期间还将前往雅安等地进行展示,让更多人领略到“刘家龙”的魅力。洛带古镇在春节期间也举办了一系列非遗活动,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
舞龙活动不仅展示了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传承了历史文脉,守望了精神家园。通过一代又一代刘氏族人的努力,这条“刘家龙”将继续在制龙舞龙的接续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