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新春:传统年俗中的文化密码,你解锁了多少?

   时间:2025-01-30 01:35 来源:天脉网作者:苏婉清

今年,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迎来了一个特别的意义——作为“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它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荣誉使得今年的春节不仅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更增添了一份非遗的独特气质。

触摸传统习俗,感受中式美学,这一春节成为了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家国认同的重要时刻。那么,作为首个“非遗”版春节,各地的庆祝活动与往年相比有何独特之处?从春节的第一天到大年十五,每一天都充满了各种传统习俗和仪式感,这些与年轻人如今所追求的春节氛围不谋而合。那么,这些仪式感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贴年画、挂春联、蒸花馍等传统年俗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文化密码?

在浙江,舌尖上的“非遗”成为了新春的一大亮点。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准备的美食中,不少是非遗项目,不仅增添了节日的烟火气,更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在丽水市缙云县的河阳村,村民们热火朝天地准备着团圆饭,其中南乡馒头作为当地的非遗美食,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吸引了众多目光。这种馒头用老面发酵,蒸出来后香气扑鼻,嚼劲十足。村民们还会在馒头上点上红点,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与此同时,另一户人家正在忙着制作缙云烧饼,从揉面、调馅到贴炉,每一步都透露着匠人的精湛技艺。烧饼在炉火中渐渐膨胀,表面泛起金黄,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在衢州市柯城区,“邵永丰麻饼”的制作技艺同样是非遗项目。从原料加工到成品出炉,共有100多道工序,其中“上麻”最为关键。每逢春节,当地人都会拎着麻饼串门,将美好的祝愿凝聚在这小小的饼中。

而在山东淄博,花灯成为了春节夜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120多组大型花灯点亮夜空,传统与现代元素相融合,打造出了一场视觉盛宴。孙悟空花灯、灵蛇花灯等传统文化元素的花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拍照。

这些花灯的制作过程同样充满匠心。在淄博市周村区的一家花灯生产企业里,匠人们正忙碌地赶制花灯。淄博花灯的制作技艺涵盖设计、放样、拗型、焊接等十个步骤,细分起来有近一百道工序。每一盏花灯都是匠人手工打造,独一无二。

对于贴年画、挂春联、蒸花馍等传统年俗,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表示,这些年俗经过四千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在今天正呈现出新的生命力。它们与青年文化发生碰撞,产生了许多新的样貌,让民俗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无论是吃饺子还是蒸花馍,都是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