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眸科技:从实验室难题到A轮融资,3D生成技术的破局之路

   时间:2025-01-29 13:01 来源:天脉网作者:顾青青

影眸科技:从实验室难题到3D生成技术的突破

在创业的征途中,影眸科技的创始人吴迪和他的团队经历了从困惑到坚定的转变。2023年,当他们几乎将所有精力投入的一轮融资意外落空时,公司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困境,影眸科技不得不进行成立以来首次大规模的人员调整,并着手寻找新的生存之道。

面对融资的失利,影眸科技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坚定了拓展全品类3D资产生成能力的决心。在当时,市场上已有团队推出了基于2D升维技术路径的3D生成产品,但影眸科技看到了这一路径的局限性:它只能记录真实物体的一个侧面,即使通过无限多角度的图像也无法完整描述3D内容。因此,影眸科技决定从一开始就使用3D原生数据,这一决定几乎让团队孤注一掷。

为了推动这一技术路径,影眸科技甚至抽调了原本负责电影项目的艺术家去做模型标注。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基于CLAY的3D引擎Rodin在2024年6月成功推出。CLAY是影眸科技与上海科技大学联合推出的3D原生Diffusion Transformer生成式大模型,这项研究也让他们获得了SIGGRAPH2024最佳论文荣誉提名。仅仅45天后,Rodin就达成了100万美元的ARR,这一成绩也成为了他们后来吸引大厂投资的关键因素。

3D模型

影眸科技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起初,他们的人脸扫描系统虽然创新,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接连碰壁。在与《流浪地球2》的换脸项目合作中,由于技术限制,最终未能成功合作。这次经历让他们意识到学术界研究与工业界需求之间的巨大差距,也促使他们开始探索基于生成式网络技术的解决方案。

在探索过程中,影眸科技推出了Wand这款APP,用户可以在画布上简笔勾画,Wand就会生成真人或二次元图像。虽然第一代真人头像并未引起太大波澜,但换成二次元图像后,Wand却意外登上了App Store图形和设计类排行榜的第一名,吸引了超过160万注册用户。然而,Wand只是一款简单的工具,缺乏用户留存和有效的收费模式,最终影眸科技决定放弃这条业务线。

尽管经历了种种挫折,但影眸科技始终坚信下一代显示设备和交互方式将在三维层面进行。他们拿到了天使轮融资,并在元宇宙热潮中推出了DreamFace和基于此框架的3D角色生成器ChatAvatar。然而,由于入场时机不佳,商业化进展并不顺利。在2023年,吴迪经历了长达六个月的融资谈判,但最终领投方选择放弃,这让他倍感挫败。

面对困境,影眸科技没有气馁,而是更加坚定了使用原生3D训练方法的决心。他们知道,如果需要与3D工业抗衡,就必须采用这一技术路径。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成功推出了Rodin引擎,并在同批3D生成创业公司中脱颖而出。然而,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AI生成的模型离最终直接可用还有不小的距离,尤其是在游戏和电影等工业级内容领域。

尽管如此,影眸科技还是找到了商业化的新方向:游戏外包。在游戏建模环节,他们利用Rodin引擎生成建模草稿,减少成本并提高效率。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为影眸科技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也为3D生成技术在游戏工业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