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个世界非遗中国年的背景下,福建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正以一场非遗盛宴迎接新春的到来。福州的闽剧、泉州的南音、闽西的客家木偶戏……这些非遗瑰宝在八闽大地上竞相绽放,其中,漳州木版年画以其独特魅力,成为节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随着红灯笼高挂,春联熠熠生辉,年味在福建的千家万户中愈发浓郁。而在漳州,这项传承了七个多世纪的古老艺术——木版年画,正以其鲜艳的色彩和丰富的寓意,为新的一年带来温馨与希望。蛇年新春,年味正浓,漳州木版年画以其独特的方式,讲述着古老与现代交织的故事。
漳州木版年画,作为闽南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其历史可追溯至宋末。当时,中原木版年画的寓意与闽南人的信仰相融合,为漳州木版年画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历经明清两代的繁荣,这项艺术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每一幅年画,都是匠人心血的结晶,承载着传递新年喜悦的重任。
在漳州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中,匠人们精心雕刻每一块木板,从“发刀”到“衬刀”,再到“挑刀”和“复刀”,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耐心。这些细腻的刀痕,不仅是对传统的致敬,更是对完美的追求。雕刻完成后,分色套印成为另一项关键技艺。匠人们根据图案颜色分布,分别雕刻不同色版,再一层层地印刷出绚丽多彩、层次分明的年画作品。
漳州木版年画中,门画种类繁多,包括粗幼神、文武神等。粗神以大红纸底为主,寓意热烈欢迎新年的到来;幼神则以其淡雅的本色纸,传达出宁静致远的美好愿景。无论是威武的武神还是端庄的文神,它们都守护着家门,为家人带来平安与幸福。这些年画作品,不仅装饰了节日的喜庆氛围,更传递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在这个充满年味的时刻,愿每一幅漳州木版年画都能为您带来真挚的新春祝福。新的一年里,愿您万事如意、阖家欢乐,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