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雨亦奇——李可染写生七十周年深圳特展”在深圳美术馆盛大开幕,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与专家的目光。此次展览聚焦于中国著名山水画家、美术教育家李可染的艺术探索与实践,特别是他在中国画发展关键时期的贡献,展览将持续至2月16日。
展览现场,73件珍贵藏品交相辉映,其中包括70件来自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的李可染创作及写生作品,以及3件深圳美术馆珍藏的李可染书法和创作。展览还展示了3段李可染的影像资料和一组写生用具,让观众得以全方位领略大师的风采。
展览精心策划为四个章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精读大自然”、“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和“李可染与岭南”。这些章节不仅展示了李可染的艺术历程,还深刻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传统的独到见解。
《万山红遍》,79.5x49cm,1964年
《黄昏待明月》,68.5x45cm,1985年
作为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重要代表,李可染的艺术生涯充满了革新与探索。他自13岁起便投身于传统中国画的学习,1941年明确提出中国画改造与复兴的理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深入自然,连续数万公里的写生创作,为中国山水画注入了新的活力,直接促成了新山水画的建立。
李可染与岭南地区有着深厚的渊源。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曾受邀到广东从化疗养创作,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便是在此期间诞生的。而深圳美术馆的前身深圳展览馆,其馆名正是由李可染亲自题写。2005年,“李可染写生作品展”也曾在深圳美术馆举办,展现了大师对深圳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李可染先生
李可染的艺术探索不仅为中国画现代化之路提供了重要参照,也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山水画发展方向。他的革新精神与深圳这座敢为人先的城市文化不谋而合,使得此次展览更加具有特殊意义。深圳美术馆通过举办“美术菁英在深圳”系列展览,旨在从城市文化发展史与美术史的角度,讲述这些鲜活而动人的艺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