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虹口区的海派文化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年画展览——“海派风情——年画华章”正热烈进行中,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年过六旬的章闻莺站在一幅名为《欢乐新年》的年画前,眼中闪烁着怀旧的光芒。这幅创作于70年前的作品,唤起了她对童年春节的美好记忆:“那时候,家里也会摆上零食和水果,孩子们串门拜年,真是热闹非凡!”
本次展览由上海杨培明宣传画收藏艺术馆提供,共展出60余幅珍贵的月份牌年画和新年画作品,其中不乏存世孤品。策展人杨培明介绍道:“这些年画精品,每一幅都深深植根于上海的都市生活,它们不仅记录了历史,更反映了人民的情感与愿望。”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这些作品生动描绘了上海的城市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既有石库门弄堂的市井风情,也有过年节庆的热闹场面。
《欢乐新年》这幅年画尤为引人注目,画上的日期1954年2月3日,正是农历大年初一。章闻莺仔细端详着画中的水果糖、檀香橄榄和梅花,这些“小时候的味道”瞬间将她带回了那个纯真年代。她感慨地说:“虽然现在我们过年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那份亲情和欢乐的氛围,却始终如一。”
在展览现场,80后观众张颖被一幅名为《繁华的上海南京路》的年画深深吸引。这幅创作于1989年的作品,展现了南京东路繁华的景象,特别是那座跨越西藏中路的天桥,更是她儿时的乐园。张颖回忆道:“小时候,我最喜欢站在天桥上,看南京路上的车水马龙,一看就是半天。”如今,道路更宽了,地铁也更多了,虽然她已经搬离了那里,但到人民广场却更加便捷了。这幅年画,让她想起了上海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年画《大世界游乐场》也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这是该作品首次对公众展出,吸引了众多专业观众的目光。90后上海小囡徐琦遥研习月份牌创作多年,她认为这幅画就像是一幅大世界版的“清明上河图”,细节丰富,生动展现了当时的剧场演艺活动。通过这幅画,她不仅能更好地学习前辈的笔法,还能对美术史、民俗史等有更深入的了解。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月23日,市民们可以前往海派文化中心,近距离感受这些珍贵的年画作品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