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聚焦明清文人精神世界的学术盛宴——“中国书法史论坛”在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及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携手主办,围绕明清书法篆刻的创作实践、理论探索及相关文献与活动展开了深入研讨。
论坛开幕式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副社长、《书法研究》主编朱艳萍女士主持,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女士、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荣新江先生及该中心主任罗新教授先后发表致辞,共同庆祝《书法研究》创刊45周年这一重要时刻。随后,《书法研究》名誉主编王立翔先生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朱良志先生分别发表了主旨演讲,为论坛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调。
“中国书法史论坛”现场,学者们聚精会神,气氛热烈。
在专家主题发言环节,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黄惇先生、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白谦慎先生及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教授分别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黄惇教授以《明代文人生活中的刻印艺人》为题,探讨了明代文人篆刻家与印工的互动关系及文人笔下的工匠形象;白谦慎教授则通过《印刷文化与清初瓷器上的书法》的报告,揭示了清初瓷器与印刷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彭锋教授则以《从写意美学看写意书法》为题,深入剖析了写意作为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在书法中的体现。
此次论坛汇聚了来自书法、哲学、史学等领域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他们携带论文积极参与讨论。下午的研讨活动分为上下半场,分别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宁晓萌女士和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史睿先生主持,白谦慎教授与朱良志教授担任学术评议人。评议过程中,白教授赞赏了学者们对明清文人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的深入探索,而朱教授则对明清书法与篆刻在宏观与微观层面的研究表示了肯定。
文徵明《小楷铁崖诸公花游倡和诗(卷)》,江西省博物馆藏,展现了明清文人的书法风采。
在学者们的发言中,张金梁、崔树强等教授的研究揭示了明清两代书法演变的内在逻辑,金丹教授则关注了清代科举与书法之间的关联。史睿、薛龙春等学者的研究则通过刻帖、文集的刊刻,探讨了明清文人的身份认同与形象塑造。顾工、朱天曙等教授的研究则呈现了明清文人的审美追求与精神传承,而祝帅、沈浩等学者的研究则从明代书籍版本与传播的角度,讨论了书画在文人、民间乃至域外的影响。
清金农《隶书录赵构女史箴轴》,上海博物馆藏,展示了清代文人的书法艺术。
论坛最后,黄惇教授对各位学者的发言进行了总评议。他认为,此次论坛虽然主旨宏大,但学者们的发言却能够以小见大,通过微观材料呈现宏观书法史视野,是一次富有启发性的学术讨论。黄教授还表示,此次论坛必将推动书法研究的深入发展。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共同铭记这一学术盛会。
主办方表示,此次论坛是《书法研究》复刊后首次举行的学术研讨会,旨在加强学术期刊的问题意识和引领意识,促进与各界学者的面对面交流。三家主办单位开设“中国书法史论坛”,旨在推动书法史研究向相关学科借鉴和融合,开创书法史研究的新境界,呈现新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