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传承,洋蛇灯舞动新春盛景

   时间:2025-01-25 15:46 来源:天脉网作者:江紫萱

在安徽省肥东县包公故里文化园,小年之际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盛事——洋蛇灯舞动。1月22日清晨,文化园内人声鼎沸,村民们与远道而来的游客共同期待着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现。

随着一声响亮的号令,75岁的徐曙与年仅11岁的邵宇浩同时敲响锣鼓,128米长的洋蛇灯随即蜿蜒而出,场面蔚为壮观。游客们被这一幕深深吸引,欢呼着跟随长蛇灯的步伐。

洋蛇灯起源于肥东县包公镇大邵村,历史可追溯至元末明初,已有六百余年。据传,当年一对邵氏婆媳躲避战乱时得白蟒相助,脱险后村民将白蟒视为神物,尊称为“洋蛇”,并扎制洋蛇灯,点燃红烛舞动,以此感恩并祈愿平安。每18年舞动一次的洋蛇灯,长度随舞动次数递增,成为村里的重要仪式。

徐曙自1963年首次参与洋蛇灯表演,深感这一仪式承载着村民的感恩与奋进精神。近年来,为满足更多人的观赏需求,当地已改变原有的18年一舞的传统,每逢重大节庆都会举行表演。

表演现场,70岁的邵国安手举龙珠引领洋蛇“出洞”,紧随其后的是上百名村中男丁,他们轮流舞动灯把,随着锣鼓声的节奏,在长蛇灯下灵活穿梭。洋蛇灯的表演设计精妙绝伦,从“长蛇出海”到“盘宝塔”,每一个动作都令人叹为观止。

“盘宝塔”是洋蛇灯表演的高潮,难度极大。在龙珠的引领下,队员们小心翼翼地盘绕,逐渐形成一个高达6米的宝塔形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真蛇栖息。

来自苏州的游客万宝平对这场表演赞不绝口,表示这是他首次见到将蛇元素融入灯会艺术,大开眼界。

如今,洋蛇灯的传承迎来了新希望。年轻一代如邵宇浩、邵旭辰、李雪冬等已熟练掌握技艺,积极参与表演。21岁的大学生邵自彧也回乡加入灯队,他表示无论走到哪里,春节都会回来参与,并誓言将技艺传给下一代。

为了更好地传承洋蛇灯技艺,包公镇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传承人每周到学校教授洋蛇灯扎制与舞动技巧,培养新一代传承人。同时,当地正规划打造休闲度假区,推动文旅融合,为洋蛇灯等非遗项目的活化利用创造更优越的环境。

夜幕降临,洋蛇灯继续在县城舞动,吸引了无数观众驻足观赏。男女老少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这一刻,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灯火辉煌中得到了生动展现。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