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亲子沟通,如何避免“负面语言”,增进亲子关系?

   时间:2025-01-25 10:42 来源:天脉网作者:唐云泽

在悠长的寒假期间,家庭成为了孩子们的主要活动场所。然而,随着亲子共处时间的增加,一些家庭中的矛盾也逐渐显现,不少家长在不经意间使用了“负面语言”,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所谓“负面语言”,是指那些否定孩子能力、品质或性格的话语,如“你怎么这么笨”、“你太自私了”等。这些话语不仅无法起到教育孩子的效果,反而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孩子变得更加叛逆和消极。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的心理老师麦贝吉指出,长期受到“负面语言”影响的孩子,可能会形成逃避责任、自暴自弃的行为模式,甚至与家长产生心理隔阂。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避免使用“负面语言”,转而采用积极的语言与孩子沟通呢?麦贝吉给出了具体的建议。例如,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说:“我们一起再试试,相信你也能学会的。”这样的鼓励性话语能够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品质时,也应避免直接指出孩子的问题。麦贝吉强调,直接的话语往往带有消极的暗示,可能破坏孩子的自我形象。相反,家长应该尝试用积极的方式引导孩子,如“我们一起想想,怎样能让大家都开心,学会分享和关心他人。”这样的话语既指出了方向,又给予了孩子改进的动力。

清远市教师发展中心的教研员杨彩云也强调了积极支持和包容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她指出,当孩子遇到困难或委屈时,家长的理解和鼓励至关重要。家长应该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与孩子共同分担不良情绪。同时,家长还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为孩子树立榜样。

在亲子沟通中,家长还需要注意评价孩子行为的方式。杨彩云建议,家长应该多用“我”字开头的表述句式,避免使用“你”字开头的命令句式。家长还应该肯定孩子行为过程中的积极内容,以此为目标导向孩子的未来行为。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尊重和理解,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总之,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应该避免使用“负面语言”,转而采用积极、鼓励性的话语。同时,家长还应该以身作则、理解包容孩子、注意评价孩子行为的方式。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正面的行为及行为模式,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