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招生战升温:密集开放日背后,教育焦虑何解?

   时间:2025-01-23 16:15 来源:天脉网作者:沈如风

近期,国际教育领域的一系列动态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关于一线城市部分国际高中的生存状态,引发了业内深思。

据知情人士透露,一位身处“普通梯队”国际高中的校长近期满面愁容,内心挣扎于是否应立即辞职的抉择中。这一情景,不仅映射出个人职业的困境,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当前国际学校圈面临的普遍挑战与焦虑。

今年年初,国际学校的“开放日”活动异常频繁,打破了传统的春招、秋招节奏。学校们纷纷通过开放校园、邀请家庭参观的方式,不遗余力地争取新生,以期维持或提升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这一现象背后,透露出国际学校面临的种种忧虑。

“纯国际高中”的日子尤为艰难。除了少数在一线城市已发展壮大的A-level巨头,多数纯国际高中依赖于其他初中“溢出”的学生资源。然而,随着各学校对初中毕业生的严格把控,希望他们能在本校继续高中学业,纯国际高中的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挤压。

高中的战略地位如今变得空前重要。知名学校的小学入学难度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提供了从小学到高中的直通渠道。若缺乏优质的高中部,不仅难以吸引外部学生,就连本校的优质初中生也可能流失,从而影响整个学校的品质与声誉。

国际学校举办普通高中也面临着诸多难题。高质量的普通高中教师稀缺且珍贵,他们需精准掌握高考趋势,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国际化学校办普高,成本高、学费贵,使得家长在决定支付高昂学费时犹豫不决。同时,学校也面临着生源不足、营收跟不上的困境。

在IB和A-level两大主流体系中,不同的发展逻辑也值得关注。IB学校由于成本高、要求高,高品质学校的格局形成后难以打破,新进入者需持续高标准投入多年。而A-level学校则相对容易“发迹”,套路清晰,路径明确,但也因此竞争异常激烈。

部分A-level学校通过“野路子”招生,如高佣金策略、挖买学生、高额奖学金等,以期在短时间内扩大体量、提升录取成绩。然而,这种策略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一些学校在与流量自媒体合作时,因处理不当而陷入公关危机,对学校声誉造成恶劣影响。在这个算法时代,学校需谨慎使用流量,避免被流量反噬。

随着择校渠道的多样化,国际高中的获客成本居高不下。学校决策者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频繁更换校长或招办主任,以期找到解决生源问题的“灵丹妙药”。然而,真正的教育不应只追求短期效益,而应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在上海一所新学校的戏剧课堂上,一位外教正以生动的例子向学生阐述戏剧与人生的关联,激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这种真正关注学生成长、遵循教育本质的做法,才是学校发展的希望所在。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