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的文科教育领域似乎正步入一个令人忧虑的转折点,这一变化让众多文科学生深感无奈与困惑。这一现象并非中国独有,即便是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高等教育界,文科专业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据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美国高校的人文学科入学人数显著下滑,降幅达到了17%。哈佛大学作为顶尖学府,其艺术与人文学科的学生占比也从15.5%下降至12.5%。与此同时,工程与应用科学领域却迎来了显著增长,学生比例从15.2%跃升至22.1%。这一趋势仿佛预示着文科专业在高校的“版图”正被理工科逐渐侵蚀,文科专业数量遭遇缩减,而理科(STEM)专业则迎来了大幅度增长,涨幅最高甚至达到了236%。相比之下,传统文科领域如英文、历史、社会学、经济学等专业则面临撤销的风险,文科专业似乎正陷入一场激烈的“生存之战”。
然而,文科专业在美国遭遇的冷落,并非源于学生对文科本身缺乏兴趣,而是受到社会环境和就业市场的双重影响。一方面,来自印度和中国的留学生,在美国的首选专业多为理工科,因为这些专业被视为获取美国工作签证的“敲门砖”。另一方面,根据纽约联邦银行的数据,2024年美国失业率最高的十个专业中,有八个属于文科与艺术领域,这使得文科生在就业市场上显得尤为艰难。
相比之下,理工科专业则显得炙手可热,不仅就业前景广阔,经济回报也颇为丰厚。据US News统计,毕业生起薪最高的十个专业均为理工科,起薪中位数均超过7万美元。而根据劳工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美国所有工人的年收入中位数仅为4.8万美元。如此鲜明的对比,让不少文科生产生了转行的念头,同时也引发了关于“重理轻文”现象的深刻反思:难道文科就无法为社会创造应有的价值吗?
尽管如此,我们仍应理性看待文科的价值。文科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滋养与塑造,是任何薪资和就业率都无法衡量的。一个没有文科支撑的社会,无疑将失去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因此,我们呼吁文科学生能够坚守自己的阵地,因为这个世界既需要理工科的“硬实力”,也离不开文科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