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中国AI领域,一颗新星悄然升起,它就是月之暗面公司旗下的明星产品Kimi,以及其背后的创始人杨植麟。
自去年以来,Kimi的访问量呈现出惊人的增长态势,除了在8月份略有波动外,其余月份均保持了稳定的正增长。尤为它在网站端的排名已悄然攀升至第三位,力压字节跳动的豆包,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
而在应用端,Kimi的表现更为抢眼。从下半年的迅猛发力,到10月首次跻身千万用户俱乐部,再到12月成功反超文小言,Kimi在C端用户市场的地位已正式超越了早早布局的百度系产品。
图源:AI产品榜 aicpb.com
然而,就在Kimi迅速崛起的同时,其背后的月之暗面公司和杨植麟却卷入了一场复杂的股权之争。11月,杨植麟与联合创始人兼CTO张宇韬在香港被前创业公司及其五家资方提起仲裁,随后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也多次发声,双方展开了多轮隔空交锋。尽管目前这场旷日持久的股权争纷已暂时平息,但显然还远未结束。
那么,在杨植麟的带领下,Kimi究竟是如何在过去一年中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的呢?它究竟有哪些新功能和努力让它能够跃居应用榜第二位?同时,月之暗面公司又经历了怎样的组织架构变动呢?
首先,Kimi的成功并非仅仅依靠投流。尽管从AppGrowin平台公布的数据来看,Kimi每个月的投流支出都在八位数以上,但资深用户们都知道,Kimi的技术实力才是其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过去的一年中,Kimi在长文本处理、探索版、k0-math以及视觉思考版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始终走在中国大模型的最前列。
特别是在长文本处理方面,Kimi智能助手初次面世时就具备了长达20万汉字的上下文处理能力,这为用户解锁了新的使用场景,如高校学术、复杂的法律问题、大量数据的财务处理等。随后,Kimi又将这一限制提升至了200万字的级别,进一步满足了长文本需求用户的痛点。
Kimi还推出了对标OpenAI思考方式的探索版,以及全面对标OpenAI系列大模型的k0-math。这些新产品和新功能的推出,不仅提升了Kimi的技术实力,也为其赢得了大量忠实用户。
Kimi探索版发布时引发的用户热情
然而,尽管Kimi在技术和产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商业化问题仍然是月之暗面公司和杨植麟需要面对的挑战。作为一家依靠融资的独角兽公司,月之暗面在巨大的营销和研发支出之下,急需探索能够实现商业化的道路。然而,在2C端和2B端市场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在2C端市场,除了百度推出了收费产品外,几乎没有其他Chatbot应用有收费的情况。Kimi也只能通过推出打赏功能来尝试从普通用户身上获取收益。而在2B端市场,字节和阿里等巨头推出的一轮又一轮价格战也让Kimi的商业化道路变得愈发艰难。
除了商业化问题外,杨植麟还需要解决与前股东的股权之争。在这场纠纷中,杨植麟与前创业公司及其资方、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等人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尽管杨植麟表示他邀请张予彤作为联合创始人加入月之暗面是出于对业务和战略的深刻洞察以及她丰富的投融资经验,但朱啸虎等人却认为张予彤的行为损害了金沙江基金和原股东的利益。
朱啸虎在公开平台上的发声
尽管这场股权之争尚未结束,但杨植麟表示他会继续全力以赴把Kimi的技术和产品做好。他相信在强化学习时代,由于技术范式的变化,模型的迭代会更加快速,他们会夜以继日地战斗,为用户提供更高级的智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