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等十七部门联合发布中小学科学教育新举措
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携手十七个相关部门,共同推出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旨在全面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该措施覆盖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建设、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为北京市的科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课程体系方面,北京市将确保科学类国家课程的全面开设,并鼓励学校围绕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以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领域,开发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和实践活动。同时,义务教育阶段各门课程将不少于10%的课时用于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北京市将深化学校教学改革,推广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并加强真实问题驱动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还将研制科学类课程教学指导手册和学习任务单,推出一批优秀课程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有力支持。
在师资建设方面,北京市将支持在京师范院校和高水平综合大学加强科学教师培养,并逐步推动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同时,还将加强科学类专职教研员队伍建设,开展骨干教研员培训,为科学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为了丰富学生的科学实践活动,北京市将鼓励高校面向中小学生开放实验室等科技资源,与中小学共建科学教育基地。同时,还将支持中小学与高校联合教研,推动教学内容、方法的更好衔接。北京市还将积极动员企事业单位建设科学教育基地,配备专业指导人员,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在数字智慧支持方面,北京市将着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科学教育,开发面向学生的科学教育智能体,为教师教学提供AI助手,为学生学习提供AI学伴。同时,还将以国家和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载体,提供多元化、数字化的科学教育资源供给。
北京市还将建立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科学教育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同时,还将加强家庭科学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科学教育活动,用好社区资源,打造“家门口”的科学教育阵地。
通过这些举措的实施,北京市将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为培养更多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