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法,这一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近日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有代表提议将汉字书法纳入中小学及学前教育的必修课程体系,这一建议近日得到了教育部的正式回应。
教育部在答复中明确表示,我国始终高度重视以书法为载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并对当前中小学及幼儿园的书法教育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
为完善书法教育的课程制度要求,教育部自2011年起便着手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发布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2021年,教育部进一步发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将书法列为满足学生精神生活需要的技能之一,并要求在语文、艺术等课程中全面落实。
在具体的课程要求上,教育部于2022年修订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对书法教育提出了更为明确的教学要求。例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书法教育与写字教学应融为一体,并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提出了具体的书写要求。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学生需从基本字书写逐步过渡到正楷字、行楷字的书写。
同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要求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篆刻的特点和不同书体的写法,并欣赏中外著名艺术家的书法作品。
在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方面,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对各地编写的义务教育三至六年级《书法练习指导》进行了审查,并于2015年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书法教学资源,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多版本的课程内容,为师生提供了便捷的学习途径。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教育部通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加大对书法教师的培训力度。各地也积极响应,纷纷开展书法教育培训项目,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书法教育教学能力。师范院校同样重视师范生的书法书写能力训练,通过各类活动提高他们的书法水平。
教育部还提到,下一步将继续落实工作职责,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相关文件要求的落地实施,不断丰富课程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将汉字书法纳入中小学及学前教育的必修课程体系,无疑将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提升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进而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