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围绕《红楼梦》与金陵文化的深度对话,在风景如画的明孝陵景区红楼艺文苑悄然展开。此次活动名为“石头城畔忆红楼 金陵文化与《宝玉》文化雅集”,汇聚了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音乐剧《宝玉》的制作人王海笑、导演高瑞嘉,以及明孝陵博物馆馆长王广勇等多位文化界嘉宾。
作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故乡,南京这座城市不仅孕育了这部文学巨著,更成为了其灵感的源泉。音乐剧《宝玉》便是以独特的“宝玉”视角,重新解构并诠释了这部经典故事。活动现场,王海笑以音乐剧制作人的身份,同时也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率先分享了《宝玉》的创作背景。他强调,这部音乐剧不仅是对音乐剧观众的一次邀约,更是与《红楼梦》忠实读者的一次心灵对话。
在随后的访谈环节中,苗怀明教授、导演高瑞嘉与主持人王海笑共同探讨了音乐剧《宝玉》的台前幕后故事,以及《红楼梦》与金陵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苗教授指出,语言的运用是《红楼梦》及音乐剧《宝玉》的核心所在,如何在保留原著语言特色的同时,融入音乐剧的表现形式,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苗教授进一步提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宝玉”,而《红楼梦》的“红迷”群体庞大,对于音乐剧改编的选择、演员形象气质的贴合度等,都有着无限的解读空间。尽管挑战重重,但这样的改编无疑能够吸引更多书迷接触音乐剧,为他们带来新的艺术体验。同时,他也期待能在南京亲眼目睹这部音乐剧,从新的视角审视《红楼梦》,获得新的感悟。
导演高瑞嘉则从创作灵感、歌词创作、编曲风格、音乐架构、演员选角等多个方面,深入剖析了音乐剧《宝玉》的独特魅力。他表示,从创作之初,团队便致力于在“颠覆”中寻求创新,让音乐剧与小说形成交融。通过“有缘人”的设定串联整体叙事,打造“爬楼梯”式的词曲递进效果,并在全国范围内选角,力求更贴近原著人物形象。经过精心准备,音乐剧《宝玉》在保留《红楼梦》内核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性的突破。
制作人王海笑在总结发言中表示,《红楼梦》不仅是文学经典,更是刻印在每个人心中的文化符号。不同世代对其故事和角色的理解角度虽有所不同,但彼此相连、贯穿始终。只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深入挖掘,就一定能够用音乐剧的方式让观众感受到新的魅力。他透露,目前团队仍在不断打磨剧本及词曲,并在排练过程中精益求精,力求呈现东方美学的精髓,期待在四月份与观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