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园内弥漫着期末考试的紧张氛围,家长们的心情也随之起伏不定。
在深圳南山区,1月9日的数学期末考试结束后,不少家长在学校门口空等一场,原来是因为部分学校突然宣布考试延长了20分钟。
随后,一张图片在微信群里迅速传播,引起了家长们的广泛关注。
据多方了解,此次数学考试不仅是一个年级受到影响,多个年级都出现了考试延时的情况,统一延长了20分钟。
除了数学考试,地理学科的考试内容也让不少学生和家长感到意外。考试内容与所学知识点存在一定的偏差,让学生直呼“考得不是学的”。
例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时,考试却涉及到了月相和天体观测;在学习亚洲季风时,考题却转向了非洲季风和高原季风;原本熟悉的赤道低压带,在试卷上变成了赤道辐合带;学习的海陆风和山谷风,考试中却出现了绿洲风、冰川风和圣安娜风等陌生概念。
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考题,也变成了更为复杂的锢囚锋;水循环的考题,则转变为了水平衡;水汽含量与相对湿度、河流与潜水承压水、表层洋流与深层洋流及温盐环流等,这些原本不同的知识点,在考试中却相互交织。
更有学生反映,在学习背斜向斜判断方法时,考试中却出现了岩芯埋藏深度和构造等高线;学习喀斯特和雅丹地貌时,考题却是岱崮地貌;学习阶地面时,考的是夷平面;学习沙漠中的沙丘时,考的是湿润地区的沙丘;学习草原时,考的是草甸;学习地带性森林时,考的是矮林和云雾林。
不仅如此,土壤质地、结构、肥力等成土因素,也被纳入考题范围;城镇化四阶段的学习内容,考试中则变成了新型城镇化;产业区位的学习,考试中则注重产业链条;寒潮的学习,考题则是白灾。
这些考题让学生们直呼“超出预期”,也引发了家长们的热议。你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考试情况?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