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太平洋的浩瀚海域,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际科考活动圆满落幕。随着“深海一号”远洋科考船缓缓驶入中国香港维多利亚湾尖沙咀海运码头,标志着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任务圆满结束,这场为期45天的探索之旅,不仅加深了人类对深海世界的认知,也见证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科学家携手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此次科考中扮演了核心角色。自2009年首次下潜以来,“蛟龙”号已累计完成超过300次下潜任务,搭载人员超过900人次,为全球深海探测提供了坚实支撑。此次航次中,“蛟龙”号更是以其卓越的性能,成功完成了18次载人深潜,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600米,揭示了西太平洋海山作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的奥秘,为深海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样品资源与关键数据。
在“深海一号”船上,中外科学家紧密合作,共同处理从海底采集的沉积物、微生物及生物样品。实验室里,科学家们忙碌的身影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他们仔细分类、编号、拍摄样品,并妥善保存,以便后续深入研究。这种跨学科、跨国界的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促进了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参与此次科考的外国科学家们纷纷表示,能够搭乘“蛟龙”号探索深海,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博士生朱迪思·波萨达斯在科考日记中写道:“我记得‘蛟龙’号沉入水中的声音,那一刻,大海像是在欢迎我们来到一个新世界。”她与中国潜航员共同完成了多次下潜任务,见证了深海的奇妙生物与壮丽景观。
此次科考活动不仅是一次科学探索之旅,更是一次国际友谊的传递。中外科学家们在共同的工作与生活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为海洋科学研究贡献着力量。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学家张珊表示:“这种跨学科交流推动了彼此的研究进展,促进了深海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研究的深入发展。”
随着“蛟龙”号缓缓返航,这场国际科考活动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科学家们对深海的探索与保护之路并未止步。他们将继续携手前行,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推动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次科考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国际深海研究领域的地位与影响力,更为全球海洋科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