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斗系统于2020年6月成功组网,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完整全球定位系统的国家。然而,就在中国宣布这一重大成就后不久,印度方面却表示将拒绝使用北斗系统,并坚持自主研发其全球定位系统。
印度的国产定位系统名为“NavIC”,其建设历程可以追溯到1999年的印巴“卡吉尔战争”。在那场战争中,由于美国对印度关闭了GPS系统,印度深刻意识到自主研发定位系统的重要性。因此,印度在战后开始筹划建设自己的定位系统,并在2006年正式批准了“NavIC”项目。
截至2022年,“NavIC”系统已有7枚卫星在近地轨道上运行。尽管起步较晚,但印度并未停止前进的步伐。与中国北斗系统分阶段建设类似,“NavIC”系统在完成第一阶段7枚卫星全部入轨后,也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建设。2023年5月,印度成功发射了首枚“第二代导航卫星”,标志着该系统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然而,尽管印度网友吹嘘“NavIC”系统性能超越中国的北斗和美国的GPS,但事实并非如此。从卫星数量上看,中国的北斗系统拥有约60颗卫星在轨,而“NavIC”系统目前仅有8颗卫星。这直接导致了“NavIC”系统在精度和定位范围上远落后于北斗系统。北斗系统目前全球定位精度已达到±3米以内,部分地区的定位精度甚至达到±1米左右,而“NavIC”系统的定位精度仅为±20米左右。
在定位范围上,“NavIC”系统目前仍是一个区域定位系统,其信号主要覆盖欧亚大陆和非洲地区。相比之下,北斗系统和美国的GPS系统均已实现全球覆盖。不过,对于印度而言,“NavIC”系统已经足够满足其在南亚次大陆上的需求,尤其是在与巴基斯坦等邻国的军事对抗中。
然而,“NavIC”系统在后续发展中仍面临诸多难题。其中,无线电频率的使用权是一个关键问题。由于全球定位系统使用的无线电频率有限,且已被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等国家占据,印度只能选择使用“边角料”频率或与其他国家协商共用频率。印度选择了后者,其“NavIC”系统与美国GPS系统使用相同的频率,这可能导致两个系统之间的互相干扰。
“NavIC”系统在功能上也受到限制。例如,在自动驾驶等需要高精度定位的领域,“NavIC”系统可能会因为无线电频率问题而面临更多技术难题。这使得印度在推动相关技术发展时,需要克服更多挑战。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印度仍在坚持自主研发全球定位系统的道路。未来,“NavIC”系统能否在全球定位系统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仍需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