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区小学数学试卷难倒众人,是否预示“核心素养”教育新时代到来?

   时间:2025-01-14 02:03 来源:天脉网作者:杨凌霄

近期,深圳市南山区小学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因试题难度过高而引发广泛关注,考试时间被迫延长20分钟。这一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发酵,成为热议话题。

多家媒体纷纷对此事进行报道,社会各界反响强烈。不少老师、家长对此提出批评,认为试卷难度过高,甚至有人称之为“事故”,要求命题者和教育局公开道歉。试卷容量大、题目难度高、区分度低以及与“双减”政策不符等问题,成为公众质疑的焦点。

然而,教育专家王珏老师却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此次事件。他认为,尽管试卷存在诸多争议,但其中也蕴含着深意,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某种趋势。

王珏老师指出,这张试卷可能预示着未来考试的一个新方向: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迁移能力。核心素养导向的考试,往往要求学生在面对陌生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尤其是学科思维方法,进行深层次、广角度的思考。这种考试方式旨在考察学生是否真正学懂了一个知识,是否掌握了知识背后的思维方式,以及是否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他进一步解释,所谓的“核心素养导向”,在考试中往往体现为让学生面对从未做过、甚至从未想过的题目。这样的题目能够迫使学生跳出刷题套路,真正去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否则,“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双基”等概念就失去了应有的区分度。

王珏老师还提到,去年广西柳州小学六年级的一道统测题也引发了类似争议。这道题据说难倒了柳州的所有小学老师,甚至让数学博士也感到困惑。但他自己作为非数学专业人士,却能够迅速找到解题思路。他认为,这正是因为他关注数学思想、数学发展史和数学科普,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刷题。

王珏老师强调,教育中的评价是指挥棒,老师应该根据评价的变化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如今,随着核心素养导向的考试趋势日益明显,老师们也应该转变教学理念,从注重知识记忆和刷题训练转向注重学科思维的培养。

他提出,教学中的关键在于对“概念性知识”的深度理解,而非仅仅是掌握“程序性知识”。要想深刻理解概念性知识,就必须掌握知识的创造方法,因为思维是创造知识的源泉。老师应该通过情境教学和问题链设计等活动,引导学生复演知识创造的过程,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王珏老师还指出,教材往往只提供了知识本身,而没有展现知识创造的思维方式和编纂教材的思维方式。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超越教材,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背后的故事和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学科理解水平和学习兴趣。

最后,王珏老师表示,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考试评价体系的转变,老师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谁能够更快地适应这种变化,谁就能够在未来的教育竞争中占据先机,成为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名师。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