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画作曾遭嘲笑,今一幅山水价值9亿,如何逆袭成大师?

   时间:2025-01-13 21:41 来源:天脉网作者:顾青青

在当今社会,“自命不凡”这一词汇已逐渐染上了贬义的色彩,但它原本却是对自信的一种颂扬。古往今来,无数人以自我肯定的态度踏上人生旅途,然而,真正能够抵达成功彼岸的却屈指可数。在文人墨客的世界里,这种自信尤为显著,但过度的张扬往往招致同行的讥讽。齐白石,这位享誉画坛的大师,也曾经历过这样的困境。

齐白石,一个未曾踏入科班门槛的画家,因出身贫寒且曾是木匠,而饱受冷眼。他的画作一度被冠以“匠画”之名,在北京的艺术圈中举步维艰。尽管他的画作深受陈师曾等少数人的赏识,但大多数人却对他的艺术风格嗤之以鼻。在齐白石的自传中,他坦言自己的画作,尤其是学习八大山人冷逸风格的作品,并不为北京人所喜爱。

齐白石的一幅画作“人骂我,我也骂人”,不仅彰显了他的立场,也反映出他当时备受嘲笑的境遇。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嘲笑,齐白石并没有选择退缩或反击,而是将这些情绪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他的山水画尤其受到批评,许多画坛名流认为,一个未曾游历大好河山的木匠,竟敢涉足山水画领域,简直是天大的笑话。然而,正是这些嘲笑和质疑,激发了齐白石更加坚定的创作决心。

30年代中期以后,齐白石几乎不再画山水画,转而专攻花鸟画。关于这一转变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他希望深入研究花鸟画领域;另一种则是他的山水画在画坛中备受嘲笑,因此选择减少山水画的创作,转而专攻花鸟画。相比之下,第二种说法更为可信。在当时,优雅精致的作品更受追捧,而齐白石的山水画风格却独树一帜,因此遭到了许多批评者的贬低和嘲笑。他们认为齐白石的笔墨过于“直露”,格调不够“文雅”。

在齐白石的山水册《咫尺天涯》的“柳浦秋晴”中,他提到:“吾画山水,时流诽之,故余几绝笔。”这句话透露出他对那些不欣赏他作品的人的失望和无奈,但同时也展现出他坚韧不拔的精神。他借用寅斋的话来表达自己比那些只会模仿古人的画家更强。如今,齐白石的作品已成为天价,他的山水画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贵的艺术品之一。在2017年的拍卖会上,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以9亿的天价成交,成功跻身“一亿美金俱乐部”。

齐白石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外界的嘲笑和质疑,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道路和追求。只有选择自己的路并坚定地走下去,才能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