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分子诊断领域的领军企业圣湘生物(股票代码:688289.SH)近日宣布了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正式进军生长激素市场。
1月10日晚间,圣湘生物发布公告,计划斥资8.075亿元人民币收购中山未名海济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简称“中山海济”)的全部股权。交易完成后,中山海济将成为圣湘生物的全资子公司。
中山海济专注于基因重组产品及生物制品的研发和生产,主打产品为人生长激素。该公司自2004年从上海张江高科迁至中山国家健康产业基地,2005年投产,2015年被北大未名集团收购,并在2018年实现了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收购的溢价率高达2倍多。圣湘生物在公告中解释,采用收益法评估,截至评估基准日2024年5月31日,中山海济的股东全部权益账面值为2.59亿元,而评估值达到8.10亿元,增值5.51亿元,增值率为212.64%。
中山海济目前主要生产和销售两款生长激素产品,即注射用人生长激素(短效粉针)和人生长激素注射液(短效水针),商品名为“海之元”。据中山海济方面透露,公司暂无其他在研产品,所有营收均来自这两款产品。
在生长激素市场中,龙头企业占据较大份额。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信息,目前国内拥有生长激素相关产品的企业共有7家,包括5家国产企业和2家进口企业。其中,金赛药业作为国内唯一拥有完整的粉针、水针、长效水针全产品线的生长激素厂商,占据了市场最大的份额。
尽管如此,中山海济的生长激素产品近年来也保持了良好的销售势头。根据圣湘生物披露的数据,2023年及2024年1月至11月,中山海济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50亿元和4.0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826万元和1.05亿元。
中山海济在此次交易中作出了业绩承诺,即2025年度和2026年度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4亿元和1.8亿元。若实现业绩承诺目标的70%以上,本次交易的整体估值也将在原基础上进行调整,调整的增加额累计不超过3.925亿元。
对于此次跨界收购,圣湘生物表示,此举旨在利用自身在体外诊断领域的业务优势与中山海济在生长激素领域的优势相结合,推动公司在“诊疗一体”的综合战略布局,并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圣湘生物指出,公司已经覆盖了全国6000多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客户,尤其在儿科、儿保科方面有着深厚的专家基础、学术基础和业务基础。而中山海济在广东、福建等地也建立了广泛的客户体系,销售客户主要为基层医疗机构。交易完成后,双方的销售渠道将高效互补,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健全销售网络。
近年来,圣湘生物在并购方面动作频频。据统计,自2021年至2025年,圣湘生物共发起了6项投资并购交易,涉及科华生物、真迈生物、First Light Diagnostics、深圳安赛以及圣微速敏生物等多家企业。这些并购交易进一步拓展了圣湘生物的业务领域和市场竞争力。
圣湘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戴立忠早前曾表示,疫情和公司上市为公司带来了更多并购的可能性。他认为,欧洲有许多技术扎实但市场有限的“小而美”公司,这些公司如果加入圣湘,将焕发新的生机。
在资金方面,圣湘生物也具备充足的实力。疫情期间,新冠核酸检测业务的快速发展使圣湘生物实现了净利润的大幅增长,货币资金从2019年末的9916.57万元增长到2022年末的32.13亿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更是达到了43.15亿元。
圣湘生物近期还发生了一系列人事变动。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兼核心技术人员范旭和纪博知因工作安排调整,将入职公司的参股公司。同时,圣湘生物迎来了阿里巴巴前CEO卫哲的加盟,他将担任公司董事。卫哲表示,将深入了解和赋能医疗行业,但不会涉及收并购方面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