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先生,一位国学泰斗与艺术巨匠,其人生与艺术创作均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生于1912年,逝于2005年,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亦号苑北居士,乃北京市满族人,更是雍正皇帝的九世孙。
启功不仅在国学领域造诣深厚,还是一位杰出的文物鉴赏家和鉴定家。然而,更为人称道的是他在书法与国画上的卓越成就。尽管在当代艺术界,创新往往被视为衡量艺术家高下的重要标准,但启功先生的笔墨成就却鲜少被提及。这主要是因为他的书法成就太过耀眼,以至于其绘画艺术常常被忽视。
启功先生的绘画风格与其书法风格一脉相承,淳正、秀雅,笔墨精妙。他的作品不仅重文气、见学养,而且境界高远,远非同时代画家所能及。他承接了传统中国画的审美品格,将书法融入画法之中,使得他的作品笔性高古、落落大方,无甜俗之气,更无火气,展现出中正平和、淡雅蕴藉的艺术风貌。
在绘画技法上,启功先生讲究笔的丰富性,枯湿浓淡、虚实变化皆运用自如。他吸取了“南宗”文人画的技法,尤其擅长留白。在他的画中,虚处亦是实处,留白之处既非空也非白,而是充满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种独特的艺术处理手法使得他所作的山川树石烟云秀润、拙中带秀,蕴蓄丰厚。
启功先生的绘画作品总体上继承了董源而下的写意精神,注重士夫气息。在用笔技法上,他吸收了元人山水画中注重“线”的表现,追求“苍”、“润”效果。他画的山石树木经过多次皴擦渲染,墨色浓重而丰富,通过层层积墨效果的对比关系来传达山水的“浑厚”与“苍秀”。这种用笔技法既准确而简练,又流畅兼沉厚,达到了龚贤所说的“欲秀而老”的境界。
晚年的启功先生用笔更加大胆泼辣而苍劲活泼,凸显出了他用笔的“秀而老”。他对于“笔墨”二字有着深厚的情感与独到的见解。在山水画中,皴法最关笔墨宏旨,而笔墨最能传达气韵之量。启功先生追求“气宜浑厚,色宜苍秀”的艺术境界,这也是他对山水画笔墨精神的执着追求。
启功先生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书法与国画上,更在于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的作品和艺术理念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