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里的红柿子,事事如意的美好寓意你get了吗?

   时间:2025-01-13 13:39 来源:天脉网作者:顾青青

在中国的传统节气霜降之际,一种水果悄然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宠儿——柿子。

俗话说得好:“与其一年里补这补那,不如霜降时节好好补一补”,而霜降时节吃柿子,更是成为了一种流传已久的习俗。霜降前后,柿子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皮薄肉厚,口感鲜美,营养价值极高。它不仅成为了秋季的时令水果,更在民间被视为霜降的代表性果实。

自古以来,柿子不仅是人们口中的美味,也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唐代段成式在其著作《酉阳杂俎》中,曾对柿子有过这样的描述:“柿有七绝:一多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蠹,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大。”这些特点,使得柿子在文人心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当柿子成熟之时,正值秋末冬初,万物开始收敛,准备迎接冬天的到来。在《尔雅》中,春之发生、夏之长嬴、秋之收成、冬之安宁,被看作是四时之祥。而柿子的成熟,无疑为这秋日的收成增添了一份喜悦和祥和。

不仅如此,柿子还因其形状和寓意成为了吉祥的象征。红红的柿子挂满树梢,形状丰厚圆硕,宛如如意,而其发音又与“事”相同。因此,古时的文人们常常借助柿子这一形象,创作出“柿柿平安”、“柿柿如意”等吉祥图案,这些图案也成为了国画花鸟门类中的重要题材。

在艺术领域,柿子更是备受青睐。宋末元初的禅僧牧溪法常所绘的《六柿图》,作为最早的柿图禅画,被尊为国宝,现藏于日本龙光寺。而近现代的艺术家们,如崔瑞鹿、田世光、孙其峰、王雪涛以及齐白石等,也都曾以柿子为题材创作出众多佳作,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柿子的自然之美,更寄托了艺术家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齐白石老人更是对柿子情有独钟,他笔下的柿子形象生动,寓意深远,每一幅作品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吉祥、平安和幸福的故事。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齐白石老人的艺术才华,更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到了柿子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