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玩界,马未都的名字几乎与瓷器收藏紧密相连,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对书画艺术同样有着深厚的造诣。尽管如此,这位收藏大家在个人藏品中却鲜少涉足书画领域,这背后隐藏着一段现实而无奈的故事。
马未都的收藏之路,是从对瓷器的深入研究开始的。在他的眼中,瓷器与书画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深知,一件瓷器上的绘画细节,往往能够成为鉴定其真伪的关键。例如,明代永乐时期的五爪龙与清朝光绪年间龙的画法,便有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对书画艺术的敏锐洞察力,为他在瓷器鉴定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然而,尽管马未都对书画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却鲜少将这一爱好转化为实际行动。在他的观复博物馆中,几乎找不到书画的踪迹。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何这样一位对书画颇有研究的收藏家,却不敢轻易涉足这一领域?
事实上,书画收藏远比想象中复杂。它不仅要求收藏者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审美,还需要对印章、书法、绘画、纸张等多个方面有着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书画收藏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缺乏固定统一的标准。这一点,马未都在早年便深有体会。
他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一次经历,当时一群资深专家在鉴定一幅书画作品时,意见完全相左。一方坚称是真品,并列举了诸多证据;而另一方则坚称是赝品,同样能自圆其说。这样的场景让马未都深感困惑,也让他看到了书画收藏中的真假难辨和不确定性。
为了更加直观地说明这一点,马未都还提到了轰动一时的张大千《仿石溪山水图》假画案。在这场争议中,徐邦达和谢稚柳两位老先生各执一词,难以达成一致。最终,在启功领衔的十余名专家鉴定下,才得出了这幅画是赝品的结论。这样的经历让马未都对书画收藏产生了深深的敬畏之心。
因此,尽管马未都对书画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研究,他却选择了在瓷器、家具、玉器等领域发力。在他看来,术业有专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才是明智之举。而书画收藏,则成为了他心中一道难以逾越的坎。